第(2/3)页 一行人走进了炼丹房,一股呛人的烟雾让他们都忍不住咳嗽起来。 “袁道长,你说的那个……生物质,可燃……的东西,在哪里?” 李明问道,一边挥手驱散浓厚的烟雾。 袁天罡直接把手伸进炼丹炉,在里面掏了一会儿,从中掏出一块黑乎乎的玩意儿: “殿下要的是这个?” 三人定睛一看。 只见一块煤炭躺在邋遢老道的手掌里。 仔细一看,这块“煤炭”和普通的原生态煤炭有很大的不同。 孔洞更多,泛着光滑的光泽,而且看上去还有些黏糊糊的。 老袁浑身上下的污渍,大概就是从这玩意儿上沾染过来的。 “这玩意儿烧起来很干净,和木炭似的没什么大的怪味儿,而且烧起来很烈,差点把我的炉膛都给烧穿了。” 袁天罡说着,点燃了这块怪“煤”,随手往炼丹炉里一丢。 焰色肉眼可见的比普通煤炭纯净,是亮闪闪的橘色,产生的烟雾也没有那么呛人了。 而且这东西烧起来的温度比木炭和煤炭都更高,只烧了一会儿,老袁的铸铁炼丹炉炉体上,都烧出了气泡。 呲啦! 袁天罡赶紧往炉膛里泼上一大盆水。 炉膛里“轰”的一声,发生轻微的水煤气爆炸后,才算冷却下来。 “这么小小一块煤,能烧得这么起劲儿?”长孙延大开眼界。 房遗则也不由得睁大了眼睛。 李明嘴角抽搐。 杂质更少、燃烧温度更高、有粘性…… 这块纯净的煤,不会就是焦炭吧? 作为文科生,李明知道,在原本的时间线上,焦炭是在宋朝时期被发明、并大规模用于冶炼钢铁的。 也就是说,利用古代科技,确实可以做到工业化炼焦,不需要额外开挂。 关键是,老袁同志怎么提前了几百年发现了炼焦的窍门? “袁道长,这焦炭……你是怎么把它给炼出来的?”李明的眉毛拧成了川字型。 焦炭?嗯,烧焦的煤炭,确实很形象…… 长孙延和房遗则暗暗点头,觉得明哥简直是起名鬼才。 “唉,别说这个了!” 一提起这个话题,袁天罡就来气。 “殿下你不是号召全国开发煤炭资源么?贫道就想着,这煤炭是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么,不然为何让你如此上心? “所以,我就想把它放进炼丹炉里炼一炼。” 遇事不决炼个丹,确实是标准的神棍思维。 殊不知,炼丹要隔绝空气,炼焦也是;炼丹要加热干馏,炼焦也是。 炼丹=炼焦,公式成立! “没想到,炼出来的丹药根本不能服用,并没有什么奇效,而且还脏兮兮的到处染色,除了烧起来火更旺更纯,根本没有其他作用!” 袁天罡气愤地说道。 李明全程听下来,有一种扶额哭笑不得的冲动。 不愧是道士,大道至简,凡事都讲求一个缘分。 没想到炼个丹,不但解决了煤炭不纯的问题,顺便还提升了煤炭的燃烧、炼钢效率。 焦炭这玩意儿如果大面积铺开,不但能提升炼钢的效率,减少成品中的杂质,还能顺带着兼顾了环保,彻底解决了木炭要砍树、煤炭很呛人的痛点。 双赢! 难道玄学的尽头其实是科学? 只是作为土法炼焦的发明人,袁天罡本人并不是很兴奋。 他每次本想搞点封建迷信,却每次都歪打正着,让事情向着他意想不到的方向狂奔。 导致他神丹也炼不成,宗派也建不成。 做出的一系列贡献虽然让他名利双收,却也导致自家的道观门可罗雀。 毕竟大伙儿在业余时间有兴趣搞封建迷信,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兴趣学习数理化知识。 “从煤矿定位到炼焦,环保新能源科技发展,离不开道长的杰出贡献。” 李明拍拍袁老道的肩膀。 袁天罡嘴角抽搐,有种倒反天罡的感觉。 ………… 滦河谷地。 队伍已经在原地停留了好几个日夜,寸步未移。 “陛下还是老样子?” 主帐篷外,契苾何力忧心忡忡。 李承乾表情有些扭曲,轻轻点了点头。 “唉。”契苾何力悲叹一声: “监国殿下薨逝的噩耗,对陛下打击太大了。 “丧子之痛固然可以理解,可是陛下一直这样子,也不是个办法!有伤龙体啊!” 他焦急地背着手,在帐篷前来回踱步。 在从阿史那社尔口中,得到了“李明被李泰害死”的假新闻以后,李世民这个爱哭的皇帝并没有哭。 沉默,比大哭大闹可怕得多。 这几天,李世民饭也照吃,觉也照睡。 但除了吃饭睡觉,他什么事也不干。 别说发号施令,连和其他人交流的欲望也没有。 成天漫无目的地到处游荡,整个人就像失了魂的木偶一样。 主心骨没了主心骨,这支逃难的队伍也就停下了逃难的脚步。 “不能再这样下去了!” 阿史那社尔像是打定了主意,就要往主帐篷里闯。 假消息虽然是他传的,但错不在他。 他也是听信了李治和李泰的谣言。 毕竟这两个反王虽然隔空打了很久的嘴炮,但对一个事实却保持着极高的默契—— 那就是李明已死。 而且从常理出发分析,长安都被反王霸占了,看家的监国不太可能还有活路。 如果他没死,怎么可能一点动静也没有? 总不可能提前逃到辽东,打算卷土重来吧?不会吧不会吧? “哎哎哎别!御驾岂能擅闯!” 契苾何力赶紧阻拦不讲礼数的番将。 “再这么拖延下去,我们迟早会被薛延陀的大军发现!他们可没有放弃咱这条大鱼啊!” 阿史那社尔据理力争: “更何况,就算没有薛延陀人,这雪越下越大,继续赖在这里也是绝路!” 契苾何力提高了音量: “哎哎哎!你怎么能称陛下是大鱼呢!陛下滞留此处,一定有他的道理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