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整天要完要完的,李世民都快对这两个字脱敏了,批脸一拉,神色颇为不悦地说道: “别打岔!” 你特么才别打岔……李明涌上一股气,硬是咽了下去。 越是这样,就越要冷静思考,真吵起来无益于事情的解决。 李二太情绪化了,就让让他把。 “你小子,小聪明是有,但格局太小,缺少大局观!” 李世民摆起了父亲的架子,头头是道地数落起了小儿子来: “你成天就缩在自己的世界里,觉得皇兄要害你、权臣要害你、嫔妃要害你,全天下都要害你。 “这是极度错误的!你既然身处万人之上,总是要得罪人的,做大事岂能惜身? “你要是这也怕、那也怕,何苦生在帝王家?不如去当庶民……” 老李正喷到兴起,看着李明古怪的眼神,猛然想起一年前那厮大闹两仪殿的什么“父皇我能辞职吗”。 “咳咳。”李世民生硬地转移话题: “吾想说的是,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,应当胸怀天下! “岂可如胆怯妇人一般,成天忧虑自己的安危?你应当忧虑天下的安危。” 看着顽劣的李明老老实实地听着,李世民来感觉了,滔滔不绝。 “你将辽东一地两州治理得不错,说明你是有一定才能的,但你的格局制约了你的上限。 “你又岂可如小地主一般,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? “你应当以全大唐的繁荣昌盛为己任,心中装着全天下的百姓,而不仅仅是辽东的那两个下等州! “你应该如此这般,不应如此那般……” 李明全程乖巧,听着父皇就像普通喝醉酒的老父亲一样,叨叨着人生哲理。 “呼……” 李世民直抒胸臆,终于一扫房玄龄在他心里洒下的阴霾,感觉爽利多了,最后总结陈词: “你,听明白了吗?” 李明点点头: “你的意思我知道,不就是警告我,让我不要和三个皇兄阋墙,不要把辽东从大唐分裂出去么?” 李世民一怔。 你小子不是知道得很清楚嘛! 那你为什么还总是惹朕生气? 是因为你想让朕发火吗? “吾自当听你言,观你行。” 李世民颇为威严地说完了闭幕词,便坐回了龙榻上,翻起奏疏。 意思是你可以走了。 但李明还没走。 李世民皱着眉头抬起眼: “怎么,你还有什么要申辩的?” 李明整理了一下思绪,像哄自己发脾气的女儿一样,哄着老爹: “父皇,我接下去说的话,非常重要,烦请您拨冗静听。” 呵,乳臭儿还挺煞有介事……李世民心里哂笑,装模作样地翻着奏疏: “说吧,朕在听。” 李明:“大唐即将发生经济危机。” “你还是格局小,只着眼辽东一地……什么?” 李世民下意识地放下奏疏,迷惘地抬头。 “呃……”李明挠挠头,试着换了种说法,像幼儿园阿姨一样,一字一句慢慢地说: “我是说,大唐,的经济,马上要发生危机了。” 李世民还是一头雾水: “你说什么?” “这……那我实在不知道再能怎么解释得更简单了。” 李明也感到词穷了。 “经济危机”虽然是个新词儿,但经济和危机这俩词儿的意思都很明确,拼起来应该不难理解吧? “不是……我不明白,为什么你会突然谈论经济危机,仿佛今年的北伐薛延陀,对我们注定了凶多吉少。” 李世民用力地点着奏疏,仿佛在为自己的政绩申辩: “宿麦丰收,府库充盈,各地义仓堆积了足够三年的粮食。 “虽然秋天以后,南方的部分地区可能面临歉收和粮食短缺。 “但只要义仓开仓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 “何谈危机?” 在士农工商阶层明确、商品经济尚不成主流的唐朝,务农始终是本位。 只要农业收成好,老百姓不饿死,怎么都不会出乱子的。 “铜铁的市场供应很不正常,长安以外,各个地区都出现了铜铁短缺。” 李明严肃地说道。 李世民半信半疑地看着他: “真的?你怎么知道?朝臣并没有向我汇报这个情况。 “况且你不是一直盯着辽东么,其他州县的情况你又是如何得知的?” 因为我胸怀天下啊……李明按下嘲讽老李的冲动,就事论事地说: “因为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,只要数据足够精准、高频,窥辽东一斑,便可知全貌。” 便将辽东每天上报的异常贸易数据、以及他在长安市场的调研情况——主要是执失步真以及其他商人那里打听来的风声——全部上报给了父皇。 李世民一开始还能装作漫不经心地翻阅奏章,做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。 但听着听着,他连样子也装不住了,不由自主地放下了奏章,全神贯注地倾听着。 先不说李明的结论如何。 单单对辽东一举一动全方位的控制,就让李世民感到十分惊讶。 李世民之前单知道老十四将辽东治理得不错。 但具体怎么做的,老实说,他并没有细究。 各个州县也都有年度考评甲上的地方官,为政措施大同小异。 无非是勤政负责,与民生息。 至于乡以下的治理,则主要“承包”给了耆老乡绅。 因此,基本经济运行数据,包括人口户籍变动、均田制的实际落实情况、商品流通交易、矿产实际开采量与交易量等等。 虽然有数据,但也就仅仅有个数据了。 及时性是不用想了。 地方官僚或许还能看看每月的原始月报,到了尚书省六部就只剩季度报表,上呈皇帝的就只有“经过调整”修饰的半年报和年报了。 也就是说,朝廷都是根据过时的情报在做决策的。 甚至于数据的真实性,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。 因为皇权不下县,所谓“封建中央集权”真正有多集权是很有水分的,到乡一级就基本散养了。 拿铜铁矿产举例,官方对民间是否私自开采矿产、是否违规将铁器销往草原等等,是不清不楚的,基本处于灰色地带。 但李明对辽东当地各行各业的统计数据,不但了如指掌,甚至还能精确到天! 先不说铜铁贸易,光统计出来的两州实际户籍数量,当时就让全朝廷吓了一跳。 而要支撑起这些数字,背后究竟是怎么样一套官僚体系啊…… “所以,你主要根据平州、营州的数字,倒推出全大唐缺铜缺铁?” 李世民即使收束思绪,提取出了李明所说的关键信息。 “是的。”李明确定地点头道: “幽云一线本就是大唐的主要铁产地之一,那里缺矿,必定会蔓延全国。 “而这也被长安商人的供词所证实了。” 李世民的表情越来越严肃。 扬州是华东的漕运枢纽,商贸繁盛,又靠近另一个主要铁产区马鞍山。 如果那里也陷入了同样的境地…… 那这场奇怪的铜铁短缺,来势将会极其凶猛啊……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