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将话题收拢回来,对属下诸位将领道: “征倭一战,也差不多该到尾声了。” 要说征倭是一场“战争”,其实多少有点勉强。 更像是一场“特殊军事行动”。 真正花在正面战场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。 除了最开始针对国都难波城的特别夷平行动以外,大明天兵更像是一个保安,掩护民夫进行全岛“去农业化”工程。 而随着倭人的特性被更深入地开发,甚至连保安都不需要了,倭人自己就会管理自己。 为了节省军费开支、替陛下和朝廷分忧,是时候提前撤回大部队了。 还是那句话,只要不用考虑日后的治理,单纯揍人,中原王朝打打蛮夷很轻松加愉快的。 “薛尚书,工程进行得怎么样了?” 李世绩一本正经地问道。 薛万彻一本正经地回答: “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了,只剩一些边边角角。 “那些倭人干得还挺卖力。” 李世绩点点头: “那么我们继续留在这个岛上也没有意义了。 “留下一部分军队和民夫进行扫尾,大部队分批撤离吧。” 众人没有异议。 ………… “呵,只是没想到。 “这么漂亮的战舰,居然成了运输倭奴的运奴船,而我这个水师提督也成了一个运货的了,啧!” 长门港边,水师提督尉迟敬德苦笑着自嘲道。 整场征倭之战,要数谁对战争进程最不满意,那就非他莫属了。 击沉敌舰!横扫战场!海陆协同! 上述光辉战绩,统统没有发生。 倭人的生产力实在是太落后了,别说和明军碰一碰,连条像样的战船都没有几条,根本不配水军出手。 这就导致大明水师来来回回只干了两件事:把明军运上岛,把倭人运回陆。 什么总管水军无敌舰队,不过尉迟敬德在运输途中犯困睡着之前的幻想罢了。 “啧啧,唉坐拥如此深水良港,连个像样点的码头都造不出来,还得我专门找人扩建。 “倭人真是暴‘珍’天物啊!” 在老黑炭头的身边,“文官”薛万彻又双叒叕吐槽倭人的基建水平。 “……”尉迟敬德克制住了吐槽尚书大人文化水平的欲望,换了个话题道: “陛下还是太仁慈了,大费周章地把倭人运回国内做什么? “这种东西,让他们做家奴都不放心,还不如直接扔进海里算了。” 薛万彻连连摇头: “不可不可!这么好用的牛马,好歹先榨干了价值,让他们用肉体好好赔偿我们再说啊。” 哼……老黑炭头撇了撇嘴。 白白上了一趟战场,却没能手刃几个倭人助助兴。 他这不是白来了么? “不过呢——” 老薛有意无意地提了一嘴。 “如果想把几个倭人扔进海里过过瘾,也不是不行。” “哦?”尉迟敬德眉毛一挑,旋即想到了什么,视线转向了港口的一隅。 “薛尚书说的,是‘他们’啊?” ………… 在人山人海、兴高采烈排着队等待上船的倭人平民之外,港口一片特殊的角落。 明军战士站岗放哨,戒备森严,气氛肃杀,和其他地方热烈的氛围截然不同。 在明军戒备的营区内部,乌泱泱一大片倭人正贵坐在地上,乖乖等待着被明军士兵挨个反绑双手。 这些人大部分神情木讷,身上挂着彩,严重点的还缺胳膊少腿儿。 他们便是在战斗中被俘虏的倭军士兵。 有直属于天皇的,也有属于地方领主的私兵。 在被宛如天神的明军全方位碾压以后,他们大受震撼。 不但被打没了所谓“日之本武士的尊严”,不少人都被打出了心理创伤。 不过,不论他们是否后悔曾与大明为敌,也不论他们归属于谁。 这些人既然敢对明军天兵刀刃相向,那就要承担后果。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,这个后果究竟是什么。 “都给我站起来!” 所有倭兵战俘被反剪了双手以后,担任翻译官的本地倭人对他们不客气地吆喝道。 平日里对平民们吆五喝六的倭兵,现在一个个乖顺得像绵羊一样,在同胞的命令下乖乖起身。 见所有战俘都规规矩矩地站好,翻译官立刻换上另一幅嘴脸,谄媚地向明军校尉点头哈腰: “华大人!他们都准备好了,您看?” 校尉微微点头,道: “上船。” “是……是!”翻译官连忙应承下,转头又凶巴巴地对同为倭人的战俘吆喝道: “跟上!准备上船了!” 队伍慢慢地开动了。 倭军战俘像企鹅一样,一左一右地摇摆着,拖着脚步向着海港一步一步挪动着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