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诏令的上传下达是一件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。 光让天下太平无事、勿生事端,衙门的诸位就已经竭尽全力了。 这从连轴转的工作强度中,就能管窥一二。 再多吃进两个国家,还是两个本来互相不对付的世仇。 那事务可不得激增,衙门可不得忙到自闭啊? 过劳还只是小事。 如果吞地太多,过扩惩罚过重,导致帝国自爆…… “那倒不至于。 “我大明鲸吞大唐、合并高句丽、攻略突厥荒原,领土广博、国内民族更是多如繁星,照样可以治理得井井有条。 “新罗百济,无非两个蕞尔小国而已,多他们两个还不至于让我们无法招架。” 李明同样否认了房玄龄的猜测。 在治理的能力范围之内,领土还是多多益善的。 “问题是,新罗百济于我来说,已经和本国领土无异了。 “两韩之地对我国大军完全开放,可以随意设立战略据点;人民也可以自由出入,商贸任意流通。 “粮食、矿物、港口,乃至于土地上的劳动力,都能直接为我国所用。 “这和其他州县,有什么本质区别吗?” 对于陛下的灵魂一问,两位老首相陷入了沉沉的思考。 对哦! 当一个地区对你俯首帖耳、予取予求。 那它就是你的领土! 不,甚至比领土还更优一些…… “如果那两个国家真成了我国的一部分,那韩人不就成了我国子民了吗? “对本国国民,那我们就得留点底线,不能压榨太狠了吧。” 李明吐槽着。 “做贸易不能盘剥得太狠,剪刀差必须得要收窄一点。 “也不能任意抽调他们的百姓给我们修桥铺路、或为我们的军队打杂,待遇得要提升上去,不能不给钱只管饱吧? “还有,再掳掠韩人做奴隶,也不合适了吧?毕竟大明人不奴役大明人。 “那样的话,大伙儿缺的新罗婢、高丽奴这块,谁来补啊?” 这番话把两位首相给干沉默了。 他俩的脑子里虽然还没有“殖民地”这个概念。 但这种敲骨吸髓的可持续性竭泽而渔模式,实在是太酷啦。 “不仅收益减少,成本也要倍增。 “韩人成国民以后,还得花钱给他们修桥铺路吗,还得改善教育吗? “要是他们遭了什么灾,总还得我们赈灾救济,不能放着不管,任其自生自灭吧? “哪像现在,上了也不用负责……” “咳咳!”国舅和相父同时干咳一声,打断少主那少儿不宜的比喻。 不过李明陛下想表达的意思,两人已经很清楚了—— 臭外国的,上我们大明要饭来了是吧! “陛下您想说的是,只享受宗主的权力、而不履行治国的义务,现在这种状态的治理成本最低是吧?” 长孙无忌替陛下概括讲话精神。 毕竟隔墙有耳,某位起居郎正在隔壁包间竖着耳朵,正大光明地偷听着这里的动静呢。 “是的,就是这样,管杀不管埋。 “和浮名相比,我更关心实利。 “而有什么样的实利,能比白嫖更让人快乐呢?” 李明的言辞一如既往的犀利。 咳咳,起居郎……陛下您说的每一个字都会记录在案,被后人所研读的……房玄龄也只能在心里嘀咕。 “既如此,臣便让鸿胪寺卿婉拒新罗百济的来使。” 李明点点头:“便如此吧。” 刚说完,手里就多了一迭新的文件。 “好。这是对倭和对真腊用兵的战争预算,以及后勤民夫调度总览。请陛下过目。” 房玄龄重新恢复了说正事的态度。 “同时在西南与东北两线作战,远离本土,后勤压力极大。此事不可不详查。” “哦。”李明老老实实地坐回了自己工位上。 两韩之地再怎么翻腾,终究也只是一首插曲。 真正的重头戏,还是得在战场上。 ………… 鸿胪寺卿唐俭前往别馆,一路挠着头。 身为前大唐的民部尚书,在业务能力上与房遗则比还略有差距。 所以老唐的这个尚书是没得当了,又转岗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—— 鸿胪寺卿,也就是外交部长。 作为曾单枪匹马深入东突厥的资深外交家。 今天的任务却让他摸不着头脑。 大唐的一般外交政治经验,在大明好像完全不管用了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