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细作在心里快速地推算着时间。 按理说,发动一场战争之前,需要做至少几个月的准备,所以回倭国还是有时间的。 然而,通过他在唐州的观察。 大明国的战争潜力,恐怕不能以常理度之…… “你好。” 就在他盘算着的时候,冷不丁一双有力的大手拍在他肩膀上,把他吓得一哆嗦。 愕然回头,对方是一位高大的汉人,并不是自己的倭人同僚。 “你……” 话音未落,这个细作就被一闷棍打倒,塞进了麻袋里。 ………… “在太庙祭祀典礼上,抓获了倭人奸细一名?” 国祭结束以后,李明刚回到国务衙门,就收获了一条炸裂的消息。 他狐疑地看着前来汇报的黑炭头,再次确认一遍: “只有一人?” 是的,问题不是抓住了一个奸细。 问题是,怎么只抓住了一个? 以倭人的尿性,搞事的时候,必然会派出一大帮钉子渗透进来。 尤其是这种官方举办的万人集会。 那肯定间谍满天飞好吧。 “明哥,我确定了,混入太庙的细作确实只有一个!” 尉迟循毓一如既往的大咧咧,胸有成竹地拍着胸脯。 这家伙保持着和情报工作挤不相符的……大度和自信。 “真的?” “真的!明哥你没发现吗?全场只有他一个五短身材,那他肯定就是倭国奸细没错了!” “嘶……” 李明揉了揉鼻梁。 “哈哈,我开玩笑的。”尉迟循毓呵呵一笔带过。 “我部和狄仁杰他们合作,在全国各个海港布控,从源头堵住了倭人偷渡入我国的途径,并且缴获了他们的名册。 “潜伏国内的倭人细作,早就被一网打尽了。 “今天被捕的漏网之鱼,是走陆路从半岛进来的,所以直到今天才被捉拿归案。” 李明抹了抹额头的汗: “是嘛……” 这听起来还算靠谱一点。 请能不能别用这么不靠谱的方式说出来…… 尉迟循毓虽然嘴巴大,但办事还是挺牢靠的。 否则李明也不可能把他放到那个位置上。 毕竟他再不牢靠,那不还有手下人替他收尾嘛。 “那,传播假消息什么的,有在做吗?” 李明嘴边勾起一个坏笑。 破获间谍网,只是第一步。 接下去才是情报工作的重点。 一是要继续向倭人传递定期消息,让对方发现不了自己的钉子已经被拔了。 这是被动防守。 除此之外,还要发起防守反击。 那就是向对面传递假消息。 现在倭人细作全员落网,正是往对方情报里掺屎的大好机会。 关键是怎么传递,能够以假乱真,让倭酋无法分辨,最后踏入大明方面精心为他们编织的陷阱。 作为专业人员,相信尉迟循毓他们会把握住这个机会的。 “那是……自然。”尉迟循毓说道,不过脸色没有刚才那么游刃有余了,有些犹豫。 “经审讯,那些密探乖乖向我们交代了向本国传递情报的途径。 “现在这些途径都被控制在我们手里,根据他们的传书习惯,定期与我国保持联络。” 至于是怎么“审讯”出此等核心情报的,尉迟循毓不想多谈。 只能说,狄仁杰和来俊臣两位同行的手法,超乎他想象。 “行,就这么告诉他们。”李明不关心过程,他只关心结果。 “给他们下点猛料。 “就跟倭人说,‘明国外强中干,计划一切顺遂,天皇陛下圣裁,日出之国国运长久。’” ………… “呵呵……高僧的意思是,明国外强中干,在此番水灾以前,内部其实就已经一团乱麻了?” 倭国,大阪难波宫。 孝德天皇轻从唐式卧榻上坐直身体,脸上挂着盈盈笑意,颇为恭敬。 “阿弥陀佛,出家人不打诳语。” 坐在孝德天皇对面的来客,是一位僧人,穿着镶金丝袈裟,个头比他周围的倭人都要高出一圈。 这身行头,正是一位从大明渡海而来的和尚。 大明的和尚成了倭酋的座上宾,这属实很罕见了。 “大明的皇帝在篡位以前,就惹来了颇多争议。 “他败坏斯文,与民争利,早就引得大方之家怨声载道,这都是有据可查的。” 和尚双手合十,讲的却不是佛经,而是政治。 “正因为他的倒行逆施,所以先皇将他排除出储君之列,传位给太子。 “可他却不惜忤逆父命,悍然起兵,为一己称帝之私发动大战,以致生灵涂炭,改朝换代,与乱臣贼子何异? “加上他鲸吞高句丽、突厥,诸夷亦心中不服。 “因此,天下人对明皇的怨气,甚矣!” 和尚说的每一个论点都是真的,可是经过一番演绎,得出的结果却很……原创性。 而这相当具有“原创性”的情报,恰好很投孝德天皇的喜好。 他在记忆里简单搜索一下,确定对方说的并无虚假之处,不禁笑得眉飞色舞。 “‘鉴政大师’所言,真是令吾拨云睹日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