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长孙无忌又傻笑了起来。 他忽然觉得,如果刚才那条来俊臣的走狗能把自己带走就好了。 在地牢里吃点苦算什么? 也好过在这位子上受刑啊! “监国的位置,不好坐啊!” 终于成为了自己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大权臣,长孙无忌可一点也没有享受到权力的快感。 相反,都快被沉重的义务给压垮了。 南方北方一齐闹了灾,这可如何是好…… 苦思冥想之际,走廊外传来略有焦急的脚步声。 书房门又开了,这次没有人敲门。 长孙无忌猛地抬头,露出释然的笑容: “果然,是你来了。” 房玄龄在好大儿房遗则的搀扶下,急匆匆来到自己的老位置上坐定,也不客套,直入主题: “看来征倭一事得延后了。南方的事情听说了吗?大江洪水,城乡被毁。” 长孙无忌点头: “刚才从肃反委员会得到消息。房公也是如此?” “是的。”房玄龄轻叹一声: “还得是陛下思绪敏锐。 “老夫刚怀疑南方有异样,陛下早已派出来俊臣暗访南方,并将消息传回辽东了。” 刨去路上和调查的时间,也就是说,在南方各州文书迟到最多不超过三天,李明就察觉到了异常,并果断做出了应对。 这份嗅觉,简直恐怖。 而且选择的调查人员也很有讲究,来俊臣也许吊儿郎当,也许没法解决问题。但论发现问题,那货绝对是天下第一人。 事后想来,接二连三的台风能把北方霍霍成这样,那么南方一定更加遭殃。 不过这是事后诸葛亮。 在事前,除了李明大帝谁能想到呢? “不幸中的万幸,陛下已经提前做出了初步应对。 “除了向唐州,他还同步向关中、江南、闽越等没有遭受洪灾的地方发出命令,第一时间驰援受灾最严重的大江流域。 “而且南方人口少、经济差,不至于像中原那样,损失太多……” 房玄龄一边说着,一边轻轻拭去桌面上的浮尘。 太久没来了呀…… 与此同时,他的好大儿正在殷勤地给老爹煮茶。 房玄龄不由得眉头一皱: “计相,现在能把时间浪费在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吗? “泡茶让下人去泡,你就坐在这里,和我们合署办公。” 我不要和两巨头一起办公啊……房遗则感到自己压力山大,悻悻地在角落里坐下。 “房相公归位,内阁终于有主心骨了。” 长孙无忌向久别重逢的老同事客套一声,语气里多有埋怨。 房玄龄面无表情地回答道: “惭愧惭愧,因为事态紧急,所以老夫才从病榻上惊坐起,来此叨扰监国阁下,请阁下见谅。” 其实无需解释,想来也知道。国家南北都遭了大灾,房相怎么可能在家里呆得住? 六十岁正是打拼的年纪,怎么睡得着的? “不不不,哪里哪里。”长孙无忌呵呵一笑。 “关于目前的近况,下官要向首相阁下汇报……” “不不不,您才是监国,一切以监国公为主轴。”房玄龄赶紧谦让道。 两人推推让让,一派和谐的工作氛围。 一旁的房遗则忍不住嘴角抽搐。 这哪里是将相和啊,他分明看见了两条互相甩锅的老狐狸。 或许正是老狐狸之间的博弈,塑造了大明官僚体系的完全形态吧…… “几位都在啊?正好。” 这时,门外传来温婉的女声。 三人同时抬头一看。 只见皇太后殿下正笑盈盈地立在门口。 晋阳公主李明达跟在姨娘身后,手里捧着碗。 宫中女眷可以抛头露面,此乃大明新朝雅政,不可不品尝。 “国有难,几位为国家鞠躬尽瘁,吾一位女儿身帮不上什么忙,只能为几位亲手熬了些银耳汤,也算为黎民百姓略尽一份薄力了。” 杨太后一边说着,一边自然而然地坐在了书房的中央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