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哦,是吗?百济国王没有背叛我,搞坏事的是朝内的奸臣,以及海外的倭国,是吗?” 唐州,国务衙门。 李明将属下呈上的情报文书一收,考校地看着两位情报总监。 “情报来源可靠吗?” 尉迟循毓言之凿凿地回答道: “可靠!扶余比流乃是义慈王的亲舅舅,又同样出自扶余氏族,是第十一世百济王的后裔,因此最受义慈王的信任,担任职位最高的内臣佐平。 “他是我们在百济国的王牌,也是世界上最贴近义慈王的人。 “如果他的情报来源都不可靠,明哥,我都不知道谁人能更可靠了。” 黑炭头说得喉咙梆梆响,明显底气十足。 李明却是不置可否,目光移向了另一位情报总监,问道: “仁杰,你怎么看? “此次纵火案是你主查,发现凶人疑似与百济官方勾结的也是你。由你来统一把握。” 狄仁杰还是一如既往地低着头,先下意识地微微扭头,偷眼瞧了瞧身旁的尉迟循毓,有些怯生生的。 尉迟循毓被这位小同学、小伙伴兼小竞争对手给逗得哭笑不得,扭过头去,尽量不给这小子造成太大的压力。 狄仁杰舒了一口气,道: “扶余比流确实位高权重,可是他本人是否可靠? “倘若这是他与外甥义慈王一起做的局,这种可能性又该如何排除?” 这个怀疑是有道理的,人心隔肚皮,枕边人的心思都未必能琢磨得透,更何况是隔着一片大海的异国人呢。 李明转向尉迟循毓,笑呵呵地问: “黑炭头,你怎么看?” 尉迟循毓依旧是自信满满,砰砰地拍着胸脯: “无需担心,我也没有把宝都押在一个人身上。 “除了扶余比流,我在百济朝中也安插了其他奸细。 “多人多方可以互相印证,证明扶余比流没有说谎。” 对这个答案,狄仁杰依旧不甚满意,道: “我不是怀疑所有的密探都暗中站在对方那一边。 “可是,扶余比流乃是官员之首,他完全可以在朝中散步假情报,短暂地蒙蔽所有人。这样的假情报,同样经得起多方验证。 “更何况,扶余比流将幕后黑手指向了倭国,这是只有他才掌握的孤证,无法得到交叉映证。 “综上,并不能完全排除百济王和百济内臣的嫌疑。” 尉迟循毓下意识地皱了皱眉。 老实说,对于小同僚的诘难,他心里是有些不服气的,觉得狄仁杰未免在鸡蛋里挑骨头。 但是,他硬是把这股不服气给咽了下去,冷静思索了一番,还真没办法反驳对方。 诚然,他的细作个个身居高位,以至于让整个百济朝廷都依赖内鬼运行了。 可是,这也带来一个问题——那就是密探的职业太集中,消息来源其实是相对狭窄的。 尤其是扶余比流这个层级的内鬼,即使放在华夏大地也是个顶个的人精,这样的人才,会容易控制吗…… “狄仁杰,你的疑虑……也不是没有道理。” 尉迟循毓低声承认道。 就算他再怎么不情不愿,但是事关大明中枢的安全,不是意气用事的场合。 必须实事求是,这是明哥一直强调的。 “两位说的都有道理。” 李明还是笑呵呵的,对两位小伙伴兼心腹重臣的回答都很满意。 一个锐意进取,一个心细如发,都是当臣子的好料子。 两位人才也算是培养出来了。 “但是明哥,这问题还没有解决啊。”虽然被莫名其妙地表扬了,但是尉迟循毓一点也不感到开心。 “是啊,明哥陛下。接下来该怎么做?”狄仁杰也抱持着同样的疑问。 李明抱着胳膊,略一思索。 臣子有建议权和执行权,至于最终的决策权,那本就不是臣子的职权所在。 而是他这位主君的责任。 如果把什么事情都推给手下去做决策,自己只管人事就妄想“垂拱而治”,那他这个皇帝还是趁早改行去做HR算了。 “我觉得……”李明沉吟道: “尉迟循毓的猜测是正确的,我们可以相信扶余义慈和扶余比流。 “百济的统治阶层和整个国家没有出问题,有问题的是倭国。” 两人异口同声:“何以见得?” 李明微微一笑,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封密报: “因为除了你俩,我还有另一道情报来源,可以作为旁证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