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狄仁杰刚想开口。 话茬却又被李明给抢了回去: “我倒是有一些猜测,还请两位帮我斧正斧正。” 李明客气了一下,便开始了推演: “虽然衙门里下人众多,人多手杂,但是有机会接近尚食局的人员,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: “一是御厨,二是传菜的宫女,三是看守的卫士。” 虽然这么分类有些粗暴,但确实将现场情况还原得逻辑通顺,不至于过于混乱而干扰了思考。 狄仁杰微微点头表示赞同,便准备开口。 “首先排除御厨。”话头又被李明抢走了。 “先不说御厨的人选经过严格的检查,也不说尚食局的门禁有多么严格,厨师一旦进入,就无法轻易离开,遑论靠近柴房。 “单说作案手法,如果某位御厨真的怀有险恶用心,大可以利用下毒等更高效的方式,何必在不痛不痒的柴房之地,放一把不痛不痒的火呢?” 狄仁杰听得连连点头,便要出声附和。 “说得对啊!” 却又被尉迟循毓给打断了。 黑炭头拍着黑漆漆的额头,恍然大悟道: “确实是这个道理!亏我差点冤枉了那些厨子呢。还得是明哥,脑子就是好使!” 李明顺滑地接过了尉迟循毓递过来的话茬,又双没有给狄仁杰发言的机会。 “同理,宫女的嫌疑也可以排除。 “宫女传菜是有严格路线规定,全程在守卫的监视下进行的,同样没有靠近柴房的机会。 “同样的,宫女如果要作乱,也有的是更好的办法。就算往菜里吐口唾沫,也比在柴房放一把火要靠谱。” “嗯嗯,对的对的。”尉迟循毓重重地点头。 三个选项去掉两个,接下去该怎么回答可真是一道难题呢。 他积极开动小脑瓜,熟练运用排除法,脸色渐渐严肃起来: “厨子和宫人的嫌疑可以排除,那也就是说,有问题的是……是卫兵?!” 毫无疑问,陛下的亲卫是经过最严格选拔的精锐,必须绝对可靠。 如果亲卫军都出了问题…… 那见微知著,大明的治理岂不是出现了塌方? “不是。” 然而,李明又是摇头否定。 “卫兵是这三个群体中最不可能有问题的。 “你们知道,这次火灾为什么那么快就被扑灭了吗?” “因为刮风下雨?”尉迟循毓没过脑子来了一句。 李明冷冷地斜了他一眼: “虽然大明筚路蓝缕,宫廷官府不讲排场、力求简朴。 “但也不至于柴房漏风漏水吧?” 事实上,尚食局的柴房是一个坚固的仓库,始终保持着干燥。 外面就算下刀子,里面照样安如磐石,何论一点风雨。 “火情之所以很快就被扑灭,一来得益于守卫快速反应。 “二来,则是纵火者不熟悉我大明国情导致的。” 李明缓缓道。 这话说得尉迟循毓直犯迷糊—— 放把火而已,暗杀成不成功,还能和熟不熟悉国情扯上关系了? “明哥是什么意思,你知道吗?”尉迟循毓小声问狄仁杰。 狄仁杰弱弱地摇摇头: “陛下的圣意岂能妄自揣测……” “嗐!不知道就说不知道!你拐弯抹角说一大堆,不还是和我一样不会办案?”尉迟循毓急躁地埋怨道。 狄仁杰张了张嘴,居然无法反驳。 “纵火者不知道的是,柴房只是名字带个‘柴’字。里面放置的燃料,可和木柴没有一文钱的关系。” 李明解释道: “里面放的是煤。” “煤?”狄仁杰有些吃惊地重复了一遍。 作为从长安来的“外地人”,他虽然和李明的联络一直不断,但是对于生活之中的细节,还真不太清楚。 比如,大明的主要燃料不是木柴或者木炭,而是煤。 煤炭是李明首倡的燃料,用来取代木炭,那宫中自然得以身作则。 总不能让老百姓用着廉价的燃煤,而自己却偷偷享用特供的木炭吧。 “煤炭有一个特点,就是燃点高……呃,简单地说,就是比木柴和木炭都更难以点燃。 “那个纵火者想必是并不知道这一点,导致引火材料的火力不够旺,柴房没有烧起来。” 李明看着二人,道: “我的卫士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。 “甚至可以推而广之,任何一位在大明疆域内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,都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,以至于功亏一篑。” 他的语气多少带着些许欣慰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