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长安,太极殿——入口附近的中书省——诸位大唐肱骨之臣咸集于此。 因为宫城的几任主人——太上皇李世民、监国李明、永庆帝李承乾、皇太弟李治——都恰好不在家。 诸位大唐忠臣又不可能越俎代庖,自说自话地进入宫城,一屁股坐在太极殿上开朝会。 但是国事繁忙,大家又不可能不碰头开会。 所以,群臣一致约定,五品及以上的官员每三天在中书省碰头,作为朝会的代餐。 反正中书省在宫城之外、皇城之内,广义上也属于“太极宫”的范围内了。 “中原方向的明军,可有什么动向?” 首席官僚刘洎开门见山就是一问,这已经成为这段时间的例行公事了。 “并没有特别的消息。”众人摇头道。 民部尚书唐俭想了想,呈上了一个信封道: “不过,身在洛阳的李义府倒是寄来了一封信。” 笑猫李义府? 刘洎下意识地撇了撇嘴。 老实说,老刘也好,其他诸位重臣也好,都不是很想搭理李义府。 那厮太坏了,每次来信不是举报上司就是举报下属。 以至于每一位经办人都得在心里嘀咕,自己是不是在背后也被那货举报过。 因此,就是在这样的“小朝会”上,诸臣一致决定,把那家伙踢到洛阳前线,每天对着明军呲牙。 “李义府这次是告发裴别驾结党营私,还是里通敌国?抑或是对陛下大不敬?”高士廉冷笑道。 唐俭摇头道: “唐某也是刚收到此信,不敢私自卒读,特与诸公共欣赏。” 同事在背后说人坏话这种事,大家最好摊开来讲,否则容易掰扯不清,给自己惹来一身骚。 老唐是很刚正的,不愿意自己的清名被李义府甩上泥点子。 唉……刘洎无奈地轻轻叹气,最后还是说了一句公道话: “不论如何,李将军也是洛州都督府将军,前线的消息不可忽视。万一真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汇报呢?” 忍着无比的厌恶,刘洎捻着两根手指,揭开了信上的蜡封。 “怎么,笑猫这次又要告谁?”高士廉呵呵一声。 “稍等,我看看。” 刘洎有些老眼昏花,眯细了眼睛。 只看了第一行,他顿时瞳孔地震。 本来还挺松弛的众人,顿时紧绷起来: “发生了什么?” 刘洎脸色煞白,嘴唇微微抖动,喉咙深处发出干涩的声音: “大明……舰队……不可数……” 同日,长安城门大开。 不知为什么,大唐五品以上的诸公都选择在同一日出城狩猎。 ………… 就在长安群龙无首、乱成一团的时候。 与此同时,汾河岸边,明军临时搭建的港口。 熙熙攘攘,人头攒动,比最有人气的闹市区还要热闹。 李明从大明全国摇来的帮手,在顺便吓了大唐衮衮诸公一跳以后,便在这里汇聚。 当然,这些帮手当然不是正儿八经的士兵——就算大明再怎么国富民强,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攒出百万大军。 他们都是普通民夫,服从李明陛下的召唤,前来参与晋阳附近的“大项目”的。 而这个规模浩大的大项目,与攻占晋阳息息相关。 临时河港的边上,明军军帐之中。 李明站在山头,俯瞰着港口。 脚夫们正在忙着装卸货物,刚下船的民夫则排成队列,有序地离开港口,给忙碌的港口留出操作空间。 一切都忙而不乱,井然有序。 多亏他带在身边、陪他一起北伐的将军不是别人,而是薛万彻。 初唐时期,能打仗的将领有很多。 但是能打灰的就仅老薛一家,别无分号了。 “人,已经到了多少了?” 李明背着手问道。 粗犷的胡人“书童”契苾何力躬身回答道: “启禀陛下,第一批民夫大约十万人,已经全须全尾地安然抵达。” 既然这位大唐孤忠不愿意和唐军刀枪相向,那还不如废物利用,让他彻底转职文秘工作。 虽然这糙汉子比首席秘书长孙延还差了一点意思,遣词造句还常常词不达意。 但还是那句老话——又不是不能用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