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知道了,谢谢。” 李世民挥了挥手,把紧张得快昏古七的大头兵打发走。 “陛下真乃神算……” 侍立一旁的李世绩由衷感叹,并不是在说套话。 根据他之前的战略,无非是打一场传统意义的歼灭战,零敲碎割,先将敌人送上来的先锋部队吃掉,落袋为安。 在正常情况下,这种打法足够稳妥,有助于己方一步步建立优势,积小胜为大胜。 问题就出在这儿,现在的情况不一般。 唐军自己的补给也几近枯竭,撑不了多久,恐怕在大胜之前就自己先饿死或者哗变了吧。 远不如依太上皇的计策——押上一切筹码,直接变小胜为大胜,一战定乾坤! 结果证明了陛下的正确性,这一把赌赢了。 唐军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,盯住明军的死穴一顿穷追猛打,居然硬生生扯开了敌方的严防死守,冲垮了整条战线,取得了比过去历次大战加起来,都还要多得多的巨大战果! 现在,敌军的主营帐就在眼前,胜利就在眼前! 干掉李靖的部队,趁大明力量空虚之时,翻越太行山、席卷河北…… 大唐就能起死回生! 天命还在大唐! 太上皇就是大唐的天命本身! 陛下训得没错,他李世绩的战术诚然可圈可点。 但是在战略上,和太上皇相比,那还是略逊亿筹的。 李世绩也虚心接受批评。 能将他和震古烁今的顶级战略大师相提并论,这已经很看得起他了。 “哪有什么神算?和以往的战例也并没有什么不同。” 李世民轻描淡写地回应下属的赞扬,颇有些返璞归真的意味。 总的来说,这场战斗确实是李世民的舒适区—— 先切断敌方后勤、逼对面不得不主动进攻以打破封锁,再借工事和地利优势打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,痛打落水狗…… 他用这招战胜了不知多少强敌,王世充、窦建德……李靖不过是又一个手下败将而已。 虽然过程有些波折,唐军和对面一起饿着肚子,两边都撑着一口气比试谁更能耐耗。 不过结果还是相同的,终究还是大唐撑到了最后,赢得了胜利—— 虽然战斗还没有结束,但是李世民并不是半场开香槟。 明军都投入预备队了,主帅营帐都在准备跑路了。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明军的大势已去,被彻底歼灭只是时间的问题了。 “朔州的府库应当还存有一些余粮,当地百姓手中又能再征用一些。 “在朔州补给之后,便全军向东,经蒲阴陉翻越太行山。” 李世民淡淡地口述着下一步的战略安排。 蒲阴陉是太行八陉之一,直通河北易州。 唐军已经在展望未来收复河北的行动了。 至于眼前的战斗,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。 唐军如秋风扫落叶,叛军望风而逃,已经提前进入了垃圾时间。 “待进军河北,天下大势就能为之一变罢!” 李世绩振奋不已,狠狠地吐一口心中的恶气。 过去这一年,从进攻薛延陀弄丢了皇帝和太子开始,他流年不利,可被欺负得够惨的。 李世民的神色倒是很淡然,嘴角微微勾勒。 “‘那家伙’的修为还是不太够啊,终究不是朕的对手。 “没这个本事还想挑大梁,还得再历练历练。” 李世绩听得一头雾水: “陛下,您说的是李靖?” 李世民神秘地笑了一笑,不想搭理他。 “报——”就在这时,一匹快马从南方疾驰而来。 是一名不知从哪儿来的传令兵,风尘仆仆,神色十分焦急。 “前方有变?”李世绩一阵紧张。 李世民却疑惑地皱起了眉头。 “这是驰道驿站的信使……” 驰道……是大唐本土来的消息? 在两位老李疑问的目光中,那位信使仓皇下马,噗通一声跪倒,双手呈上一封写在烫金绸布上的手书。 绸布纹着五爪金龙,乃是皇家专用。 李世民的眉头越皱越深,从信使手中接过了信。 这封信是皇帝李承乾亲笔写就的,字迹十分潦草,不难想象作者当时的慌乱心境。 李世民往下读一分,眉眼的皱纹就深刻一分。 读到最后,他表情一松,将信扔到一边,仰头大笑: “哈哈哈! “朕的格局还是小了! “朕的战略,不如他!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