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但是上次小朝会上和他攻守一致的同盟,现在全都避开了眼神。 现在大家都知道,陛下是在抓典型。 还是别触这个霉头,献祭掉一个牺牲品让陛下息息怒吧。 反正老刘是寒门出身,和大族并没有什么瓜葛,大家都懒得出手保他。 “刘侍郎,你还有什么话要说?”李承乾威严满满,中气十足,咳嗽也不咳了,显然心情大好。 刘洎意识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,瘫软地坐在席位上,不情不愿地叩首: “臣……负皇恩,任凭陛下处置。” 一听就不是很服气的样子。 把你家抄了天就晴了,这是不是某种天人感应啊……李承乾拼命忍住开嘲讽的冲动,装作宽宏大量的样子。 “朕念你劳苦功高,就不重罚你了。 “职位不动,品秩降半级使用,贪腐所得的田地充公,罚俸三年。” 只罚钱,不抓人,作为一门专门拿到大朝会上来公审的案子,可以算得上高高举起,轻轻放下了。 这也太轻了,让在座的老狐狸们觉出了一丝非同寻常的味道。 本来他们还等着刘洎跌倒,自己能递补上这个空缺呢。 结果没想到,陛下不是冲着人,而是冲着钱来的啊! 这是什么意思,是否代表着上头又想出了什么折腾他们的新主意? 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略过龙榻上的皇帝,落在了一边静静坐着的皇太弟身上。 刘洎不知该说什么,只能跪谢: “谢主隆恩……” “嗯,知错能改善莫大焉。” 李承乾露出了自己继位以来最灿烂的笑容,笑眯眯地转向座下群臣,故作苦恼道: “最近国库空虚,与大明帝国的战争几乎无以为继。 “诸位爱卿,如之奈何呀?” 得,果然是为了钱……大家懂了。 看着大家警惕又肉疼的表情,李承乾话锋一转: “如果这场仗我们败了,李明就将接管整个大唐,按他的意图重分天下土地,铲除所有豪门大族了。 “诸位爱卿,你们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吧?” 此话一出,太极殿里的风向就开始转变了。 是啊。 现在出点血让点利,只要大唐还在,这套制度还在,他们迟早可以再赚回来。 可是如果让李明那家伙霍霍了,那就好比海水倒灌,土地都变成盐碱地,他们家族从此以后就别想在土地上捞到什么好处了! 不得不承认,唐初的士大夫们,还是比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朝代末期的虫豸有格局的。 明末那帮清流文官,死到临头还抓着钱不放,到最后被东北老铁一顿图图就老实了。 但在大唐永庆皇帝一朝,诸位贵族仍然乐意慷慨解囊,共赴国难。 有捐钱捐地的,也有自减俸禄的。 他们积极响应皇帝陛下的号召,各尽所能地展开自救。 大唐,还远远没有烂透。 ………… 山西前线,并州。 唐军主力云集于此,每天车辆、牲畜、人员来往巨大,把这山间谷地整得比京城还要热闹。 大军就像一头饕餮巨兽,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,没有这无数条脐带运送养分,撑不了多久就会饿死。 在收复了晋阳城以后,唐军一度士气高涨,准备趁势北上,收复整个太行山以西,顺手把叛匪都给剿灭了。 然后,就挨了李靖的当头一棍,前进的势头被打断,两边在并州一线展开了拉锯战,久久僵持不下。 所幸,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战略目的,但是将士们的士气都还保持得不错。 除了天策上将治军有方以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后勤补给十分充足。 “哦?大郎和九郎为了筹措军费,居然想出了这妙招?让世家大族主动掏钱?” 充作大本营的晋阳府中,李世民眉飞色舞地读着后方传来的消息。 军费不足,朕所恶也;士族跋扈,亦朕所恶也。 没想到皇帝和皇储能让两害抵消,用士族的钱来补充军费。 那两人,也是成长了许多啊。 “不过,这势头不大妙啊……” 读着读着,李世民的脸色凝重起来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