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难道他们想北上打游牧? 可几波文武双“拳”的犁庭扫穴下来,现在北方也没有什么游牧蛮族能留给他们打了呀! “你还是不懂李明,他不是那种走捷径的人。”李世民缓缓摇头: “记得他几年前大闹辽东吗?” 李世绩闷声点头: “记得。” 辽东节度使攻占辽东,这事情实在太出名了,想不知道都难。 就算李世绩真的想忘记,他家里的好大孙李敬业也会滔滔不绝地向他科普“明哥”的丰功伟绩,强迫他重新恢复记忆。 “作为皇子和节度一方财权兵马的封疆大吏,他当时明明有很多种办法终结平州之乱,上报朝廷,联络营州都督……” 回忆起并不久远的过去,李世民的视线有些飘然恍惚。 “然而那厮并没有选择上述任何一种稳妥的解法,甚至没有动用自己高贵出身的优势。 “而是舍近求远,选择了最蠢、最费力的解法—— “从头打起,一寸一寸地把辽东的土地打了回来。 “但是,我们事后看来……” “这是最聪明的解法……”李世绩喃喃道。 一个最不被看好的皇子,一个最边远的下等州,居然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天下的风暴。 这可不是机缘巧合。 “别人给的不作数,只有自己凭本事打下来的,那才是自己的。” 这是李世民自身的经验之谈,毕竟他自己的皇位也是凭本事抢来的。 他老爹当年也没有把皇位传给他,可是那又怎样。 整个天下都是天策上将自己打下来的,就算他自己不想当皇帝,他的手下也不让啊。 “要想彻底稳固地控制住全国,走捷径是行不通的。李治篡位搞得一地鸡毛,各地不服,就是因为这个原因。” 这么一说,李世绩立刻就懂了。 作为当事人之一,他对李治这个反面例子可是有着透彻心扉的理解。 “所以,陛下的意思是……相比突袭长安的速胜,李明更希望稳扎稳打,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压服天下人?”他猜测道。 李世民的嘴角缓缓勾起: “不错,你还是很有领悟力的嘛。” 老李其实还有一句话,但是藏在心里没有告诉李世绩,这层领悟他也不可能告诉其他任何人。 其实李明想干什么,那小子自己已经明白无误地在那天的骂阵里说出来了—— 那就是,把他爹李世民打服。 就算李世民现在反悔不想打了,说服李承乾把皇位主动让给李明,也不行! 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当个守成皇帝,那从父兄手里和平地接过帝位也未尝不可。 可是,李明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大了—— 他要把大唐也改造成大明,把他的那套过于激进的生产制度推向全天下! 这疑似有点极端了,动了太多人的蛋糕。 差不多把士族门阀的根儿都给刨了,将地方豪强的权力收归于官府。 属于是连李世民也不敢设想的伟业了。 要推行非凡的业绩,需要非凡的威望,否则就是步子迈大了扯着蛋。 李明这套可以在大明玩得转,是因为辽东、高句丽和河北都是李明亲自打下来的。 携不啻于开国皇帝的无上军事权威,他想干什么都没人敢反对。 可是大唐的其他土地还没有被李明的铁蹄踏过啊。 难道也像大明这样,被明军犁一遍? 不太可能。 天下动荡太久,人心思定,战事拖得太久会有反噬的。 所以,李世民觉得,自己就被李明挑了出来,作为一个替他立威的工具人。 只要在战场上,把大唐的精神图腾天策上将打服,证明自己在文武两方面都全面压倒了过去的帝皇。 那么全天下,估计也没有什么碳基生物敢不服他李明了。 “那就得好好地和他演一场对手戏了啊。” 李世民的眼里跳动着熊熊火焰。 “什么?”李世绩一怔。 “没什么。”李世民轻轻挥手: “召集诸军,准备即刻启程,北上太行。” 全军去爬太行山,放空中原,是不是很大胆? “……陛下。” 李世绩犹豫再三,还是说出了自己的顾虑: “大军行动不比候鸟越冬,行进速度是很慢的。 “如果中原的明军不是佯攻,如果他们只是害怕我军诱敌深入,导致在中原的行进有些迟缓…… “那在他们发现我军撤离以后,必定全面出击。届时中原沦丧,我朝危矣!” 李世民反问: “那难道太行山沦丧了,我朝就不危了?” “……”李世绩拧紧眉头,陷入了沉思。 “不就是一场二选一的赌局嘛,我等绵尽人事,就看天命如何了。” 李世民的笑容前所未有的轻松。 ………… “朔州府印绶在此。我等放弃抵抗,是因不忍朔州百姓横遭一劫,生灵涂炭,绝不是因为贪生怕死……” 朔州府的大门口,刺史一边大义凛然地说着,一边向大明天兵卑躬屈膝地投降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