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排好队,别争别抢,人人有份。” 娘子关校场正在上演魔幻的一幕,明军正在给大唐的守军发饷。 大明的士兵态度和蔼,分文不扣;大唐的士兵也是秩序井然,无人捣乱。 敌对的双方互相配合,生动地演绎了什么叫“军军鱼水情”。 与此同时,娘子关上插着的大唐军旗全部被拔除,换上了咱大明的旗帜。 唐军就在旁边看着……不,大多数人连看都懒得看,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金灿灿的铜钱呢。 拿钱还是送命,他们还是分得很清楚的,更何况他们都是被自己的军官忽悠来的校场,说明军官团体已经集体叛变了。 军官都当二五仔了,他们这些个大头兵又能翻得起什么风浪呢? 他们都对大唐忠心耿耿啊,得加钱! 不过该说不说,大明是真有钱啊,发饷是真的大方。 就连最基层的大头兵,都能打底领到两贯铜钱,或者等值的“大明交子”纸币。 相当于一户长安中产家庭两个月的收入了,比唐军自己的月薪更是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—— 因为大唐府兵的货币军饷其实很少,从军轮驻番上甚至还得自备口粮服装,只在作战时才能领到少得可怜的军粮和补贴。 只有靠打胜仗劫掠战利品,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。 毕竟他们的爷爷跟着高祖皇帝入关时,就已经把他们这一辈的工资都拿啦(指均田制下府兵的口分田和永业田)。 “嗯,不错。小伙子你干得好啊,极好!保住了不少战士们的生命,大大节省了我军突破井陉的时间。没有给尉迟家丢脸。” 演舞台上,李靖摸着自己圆滚滚的大肚子,对身边站着的小黑炭头毫不吝啬溢美之词。 指挥作战,是一件十分耗费脑力的重活。为了这重要的使命,“羊尿泡”李靖提前给自己贴了一身膘以供消耗。 小黑炭头尉迟循毓在李靖身后站得笔笔直直,恭恭敬敬地说: “能为大明效犬马之劳,小生虽死无憾。小生这次花费颇多,用的都是民脂民膏,战战兢兢。” 在军神面前,他可没有在“大明皇帝”本人面前那么吊儿郎当了,表现得很是谦逊,看人下得一手好菜碟。 要是让李明亲眼目睹了,保准以为他的小伙伴被调包了。 不过吐槽归吐槽,尉迟循毓的工作还是完成得很漂亮的。 经过他的精耕细作,他精耕出来的细作们成功渗透进了娘子关,把整个关卡的指挥系统,从上到下都收买了个遍。 达成了无血开关的成就。 大撒币看起来很潇洒很简单,但真做起来就知道,可不是谁都能来撒的。 没有情报组织的前期准备,忠心耿耿的大唐将士只会把糖衣吃掉,炮弹打回去,那样的话大撒币的大明就真成大萨比了 至于尉迟循毓为了收买关节,多花了一点钱什么的…… 和战争机器这样的吞金巨兽相比,这点钱算钱吗?! “小伙子太谦虚了,哦呵呵呵~”李靖对这位谦逊的小伙子很是满意,笑得肚子上的赘肉都在抖动。 能让虎狼唐军如此丝滑地改旗易帜,这大撒币他可撒得太嗨皮了。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。 钱可以再印,死去的人不能复活,浪费的时间也不能回溯。 要是没有尉迟循毓的上下活动,那李靖就不得不率军强攻娘子关了。 明、唐两军真刀真枪地干仗,犹如火星撞地球,伤亡一定很惨重,人力物力、军费抚恤的开支只会更大。 更别提因此而耽误的进军时间、夜长梦多,以及消息提前走漏、让大唐提前加强太行山北麓防线的风险呢。 毕竟娘子关它也是一道易守难攻的关,是太行山崇山峻岭之中的关隘,打开井陉的门户。 就算大唐方面对北方的那几条陉道没有那么上心,但那也是相对轵关陉而言,绝不是不设防。 如果明军真要啃这块硬骨头,还真不容易! 这笔小钱,花得真值! 尉迟循毓连连推辞: “不不不,李卫公过誉了。 “我也不是谦虚,小弟……卑职我只是忠实执行明……陛下的指示而已。” 这他还真不是谦虚。 这场策反娘子关的阴谋,还真是那位李明陛下亲自下达的指示。 毕竟论喜欢花小钱办大事,谁能比得上李明啊。 对娘子关的渗透开始得非常、非常早,甚至在大明正式打出反唐大旗之前,就已经开始了。 在公元七世纪和大唐翻脸,需要的可不仅仅是闭着眼睛就莽的勇气。 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 在开战之前,甚至早在李明在东北一隅建立起实质性的稳固统治、开始有了图谋天下的野心之时。 他和他的诸位谋臣,就在策划这一步了。 房玄龄、长孙无忌、李靖、侯君集、李道宗……哪个不是赫赫有名的有能之人,哪个不是治国安邦的文武全才。 这些人才聚集在李明的麾下,经过不知多少轮烧脑掉头发的讨论,最终确定了以太行山为主战场、以娘子关为突破口的大战略方向。 中原无险可守,关中鞭长莫及,与河北接壤的山西自然就成了最适合发力的地方。 表里河山、形胜之地的山西如果能被大明拿下,那么这场唐明争霸战就稳了。 而攻略山西,绕不开太行山和太行八陉。而南方的陉道地理位置过于要害、彻底攻克十分困难,而北方的陉道又过于边远,都快挨着草原大漠了。 所以,处在中间的井陉、以及井陉的大门娘子关,自然而然就成了首当其冲倒大霉的地方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