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全面进犯?什么意思?” 李承乾正要开口,背后响起了一个低沉的声音,把他想要问的问题给抢了。 群臣下意识地抬头,余光偷偷瞥向了皇帝陛下的上方。 只见李世民陛下双目圆睁,精神抖擞,哪有半点打瞌睡的糊涂模样。 李承乾嘴角微抽……好你个父皇,夹菜只挑自己喜欢吃的菜是吧?您这调皮的嘴脸学的谁呢? 虽然这个比方不太恰当,但李承乾总有种感觉,好像父亲在中风以后,行事作风越来越像李明了。 老子像儿子了属于是。 李承乾甚至有理由怀疑,刁滑顽劣本就是父皇的性格,只是被肩上的责任长期压抑着,在中风退休以后便彻底放飞自我了。 都说李世民的孩子们各自遗传了他性格的一部分,唯独李明是个例外,活脱脱像是个抱来的。 现在看来,李明还真是亲生的啊…… “是啊,敌我双方的战线绵延万里,他们……总得有个重点吧?” 李治也回过神来,急切地问道。 “是,是……”大伴吞吞吐吐,看了看皇帝陛下。 毕竟话事人还是他。 李承乾点了点头: “这里没有外人,你说吧。” 大伴这才开口: “河南诸州的刺史和都督同时向京城发来急信,伪明的军队或南下强渡大河,或从齐州西进,同时对中原诸州发起进攻! “所有的军队,由伪明首领李明亲自领衔!” 如晴天霹雳,这则消息立刻让两仪殿炸了开来。 底下的群臣议论纷纷,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惊讶和难以置信,显然对此事并不知情。 按照正常流程,外面有事得先通报中书省,由五位中书舍人商议、一人拟稿(称为“五花判事”)以后,再送呈皇帝陛下亲阅。 毕竟陛下的事情这么多,需要一个秘书团队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,替他事先筛选过一轮。 正常情况下,消息是不会跳过中书省的秘书们,更不会在上朝的时候直接给皇帝一个惊喜的,除非太监想让李承乾陛下露出惊慌失措的娇羞表情,舍得一身剐也要给大伙儿发福利。 不过大明全线进攻是个例外。 这事儿太大了,一分一秒也拖延不得。正好三省的重臣都在场,索性就在小朝会上把情况当场给说清楚了。 “父皇,皇弟,诸位爱卿。敌人悍然进犯,我等该如何是好?” 李承乾的问题,拉开了大讨论的序幕。 “这是障眼法,四处点火以掩盖自己的真实作战意图。” 老革命李世民一眼看破。 论作战,父皇才是专业的……李承乾心里稍安。 “想必父皇已经知道对方的意图了吧?” “不知道,朕又不是那小子肚子里的蛔虫。”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回答。 “……”李承乾心累了,不想吐槽了。 李世民兴致勃勃地拍着龙榻的扶手,坐了起来。 “不亲自去会会,光听别人的转述,怎么可能掌握前线的情报、了解对方的真正动向呢? “朕当……” 御驾亲征——这话刚到嘴边,两仪殿门口又出现了一个急匆匆的声音。 又是一位宦官,向陛下身侧的大伴疯狂做手势。 这……大伴无言地看看陛下。 陛下努努嘴: “去吧。” 于是大伴亦步亦趋地出殿,从小宦官那里得到急报,又亦步亦趋地呈上来。 李承乾摊开一看,脸色又黑了一分。 “扬州大都督来报?伪明的战舰南下东海,同时进犯海州港、苏州港和杭州港?!” 唐朝的时候,苏州和杭州还是沿海州府,与海州一道,防务归属扬州都督府管辖。 此言一出,群臣便开始议论纷纷。 伪明真是飘了,在冬天没了台风的制约,他们的舰队就开始放飞自我,到处乱窜了! 李治眉目凝重,又夹杂着些许疑惑。 “从中原打到江南……李明到底想干什么?” 李百药捻着胡子道: “海州、苏州和杭州是我朝海运的重要港口,伪明此举,应是要阻断我朝的海外贸易。” 李治面无表情地看向那个老书呆子: “和我朝海上贸易最密切的就是伪明。你的意思是,伪明动用战舰干扰我朝与伪明之间的贸易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