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长孙无忌带着哭腔,唏嘘不已。 自家的妹夫,服侍了一辈子的主君,最后居然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…… 他不敢相信,也不愿意相信。 “事已至此,不信也得信。新皇践祚,岂容推翻?”房玄龄无可奈何道。 长孙延气愤地说: “都怪李治传什么‘明哥已死’的假消息,不然这皇位一定是明哥的,哪轮得到那个假娘们儿?” 众人深有同感。 本来太子都在四子夺储的擂台赛中靠边站了,下一任话事人已经内定李明了,扶他为监国就是力证。 李承乾只是陪皇帝在塞北留了趟学,就获得了飞升,他何德何能! 先不说他们的“从龙之臣”地位飞走了,让一个小南梁来当自己的统治者……光想想都让人血压爆表。 故事开头的调侃成真了,大唐人民以后真没脸见人了。 “我这就上书陛下,告诉他被奸人蒙蔽,不行就亲自去趟长安,与陛下当面痛陈利害!” 长孙延义愤填膺。 “不行。”房遗则面无表情地说: “你一个人不够有说服力,我和你一起提刀上洛。”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相视一眼,给他们的愤青子嗣一人一个脑瓜崩。 “选帝是一锤子买卖,又不是菜市场买菜。现在新皇帝登基上位,哪来反悔翻烧饼的余地?”长孙无忌一边说着大道理,一边揪着长孙延的耳朵。 “现在木已成舟,就算后面太上皇知道李明其实没死,也不可能推翻这个错误的决策了。” 房玄龄面无表情地抽着房遗则,房遗则面无表情地受着。 十四奸党的少壮派们只需要群情激愤就行了,老成派们要考虑的就多了,两边爆发了争论。 韦待价夹在中间,手足无措。 砰! 敲桌声响,众人立刻安静下来。 李明拍着桌案,撑着身体慢慢站了起来,平静地说: “不必争论,你们也不必气愤。弃我而选择太子,就是我父皇的本意。” 其他人毕竟是外人,不可能完全理解老李家的复杂家事,更不可能理解李世民此举的真意。 而身为老李的儿子,李明就懂。 还有一位老李家的宗室也懂,那就是原教旨的嫡长子党,被毒杀的河间郡王李孝恭。 不选嫡长子继承的恶果,李世民已经亲口品尝过了——国家动乱,自身患疾,子嗣互杀。 这次算李世民命大,才有再来一次的机会,他肯定会重回自认为的正轨,重新坚持嫡长子继承制。 就算明知李明还活着,也不会动摇他的决心。 不能立贤啊,立贤太坑了啊。 任何其他形式的继承制,实质上都是玄武门继承制。 “殿下,既然那是太上皇和皇帝陛下的旨意……” 房玄龄话说了一半,盯着李明。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,都集中在李明,这位大家的领头人身上。 他们什么都没有说,但又好像什么都说了—— 接下去该怎么办?是遵旨,还是抗旨?是归顺,还是造反? 李明没有立刻回答他们,沉默地与手下人擦身而过,踱步离开了房间,最后留下几个字: “兹事体大,我再好生思量思量。” 他一路走出了州府,来到了宽敞的大街上。 大街上车水马龙,人来人往,和天上的夏日一样灿烂,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。 望着自己亲手打造的地上天国,李明这才长出一口气,将胸中郁积的怨气呼出。 奶奶的,李二真是能找麻烦,倒反天罡玩什么“吾儿,朕能辞职吗”的戏码。 接下去该怎么办? 乖乖领旨,学习九郎的榜样,缴枪投降? 还是…… “和李世民亲自坐镇的盛唐,来一场正面对决?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