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春日照耀在粟末水(松花江),反射出耀眼的光芒。 原高句丽故土、如今是大明的北方国境线上,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低矮的房屋。 这些村落的布局高度相似,中心都是一间巨大的铁匠铺,民居像众星拱月一样环绕其中,用水管与铁匠铺的热水锅炉相连。 这是经过实践改造的第二代暖房,为了节省成本,户外的热水管道都用铅制成,只在入户的一端才改用铜制的原始散热片。 房屋半埋入土,建得尽可能低矮,窗户房门也都很小,墙壁则用泥土特别加厚,这都是为了保暖。 这里的居民有矿工、伐木工,也有猎户、参农等等,人数还是不少的。 为了充分利用东北腹地的巨大宝藏,同时缓解大明境内、尤其是平、营两州越来越庞大的人口压力,李明调动大批居民向北迁徙。 当然,和秦皇汉武用刀枪强逼人民实边不同,咱文明的大明采取的是“利诱”政策。 开荒者以生产大队为单位,共同建房、开垦、挖矿,大家统一组织、抱团取暖,增强对不利环境的风险抵御能力。 只要加入拓边的队伍,不但能得到钱粮的补贴,而且在当地获得的收入在五年内完全免税,五年后税收永久减半。 此外,向本土售卖矿石、貂皮、参茸等高价值商品时,还能获得价格补贴。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具有开拓精神的大明人踊跃报名。 然后他们发现,在极北的边疆,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不是最大的敌人。 其他人类才是。 哗——碧蓝的天空,海东青的叫声非常凄厉。 “蛮族来袭!” 高高的瞭望塔上,放哨员立即大声告警。 “撤!” 一声令下,所有人毫不犹豫地抛下定居点,呼啦啦地躲进了密林之中。 过了不一会儿,马蹄踏踏。 一支室韦部落冲进了被遗弃的定居点,先绕场跑了一周。 一个活人也没看见,连个老人小孩都没有,逃得干干净净。 “嗯?哼,那些汉人都是属兔子的么?” 首领莫贺咄轻蔑地一哼,翻身下马。 他就是当初与李泰相勾连,与阿史那思摩一起背刺李世民的从犯。 只是他比阿史那思摩倒霉多了,李世民没有杀死,自家的主力却被李世绩指挥的唐军一顿暴打,元气大伤,让薛延陀白捡了一个大便宜。 莫贺咄好不容易率领着残部死里逃生,逃回了大鲜卑山舔舐伤口,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。 然后让他绷不住的事情发生了。 某一天,只会在温暖地带种地的汉人,领着扶余人、契丹人、甚至还有突厥人,带着大批锅炉器械,突然闯进了他们渔猎民族的领地。 这帮族裔混搭、但都高度汉化的外来者搭建起了古怪的村落,从此便不惧严寒,遇山开山,遇水搭桥,缓慢而稳定地侵入着室韦人世代维生的山林地带。 莫贺咄觉得大事不好。 要是让这帮外来者克服了寒冬,在冰天雪地站稳了脚跟,发挥种族天赋,开始在大鲜卑山采伐、屯田。 那还有他们室韦人什么事? 趁早洗洗睡吧。 防微杜渐的莫贺咄,很快联络上了靺鞨诸部,晓以利害,共同对这些华夏人的定居点发起了疯狂的进攻。 效果拔群,华夏人都被打成了惊弓之鸟,毫无抵抗地放弃了自己的居所。 “吞并了高句丽还不够,居然还想继续向北进伐。 “华夏人真是太膨胀了,早就该打打屁股了。” 莫贺咄骄傲地巡视着战果。 从大鲜卑山一路推进到粟末水,事实证明,他把靺鞨人当枪使,撺掇他们进攻华夏的战略极其成功。 不但借力打力,把蝗虫一样的华夏人驱逐出了他们的祖地,还消耗了一波靺鞨人的有生力量,让他们无暇刀口向内,进攻室韦人。 莫贺咄坐收渔利,跟在靺鞨人屁股后面捡洋落,捡到了不少物资。 “只要能一直保持这样的趋势,部族复兴指日可待。 “只待痴傻的靺鞨人与华夏人打得两败俱伤,我趁机积蓄充足的力量,便能将他们全部都干掉,统领整片森林,甚至连辽东也指日可待!” 他喜滋滋地打着如意算盘,手下人则挨家挨户地搜刮战利品。 然而他们搜得有多兴高采烈,回来就有多垂头丧气。 “你们说什么?什么都没有搜到?” 莫贺咄震怒。 这么大的一个村落,连一粒米都没有? 骗鬼呢,那群华夏人逃得那么仓皇,哪有时间收拾行李细软? “该不会是你们私吞了吧!” 莫贺咄眼神一厉,扫视众人。 喽啰们都畏惧地低下了眼睛,不像是敢背着他干坏事的样子。 不是私吞? 总不可能那些华夏人把家当都随身携带,走到哪背到哪吧? 该不会…… 就在室韦人聚在一块儿发愣的时候,天空响起一阵阵呼啸声。 是远程重弩的破空声。 在他们反应过来以前,弩箭已经像雨点一样砸了下来。 “敌袭!是陷阱!” 莫贺咄这才意识到自己中计,不禁怒喝一声。 但是来不及了,他的部落正好扎堆,在毫无防备之下,用肉身硬接了一波箭矢,死伤惨重。 喊杀声起,一票伏兵杀到,一员年轻的骁将一把当先,头扎红头巾,英气勃发。 “是薛仁贵!” 莫贺咄认出了对方,顿时头皮发麻。 薛仁贵当年在辽东力抗高句丽十五万大军,赫赫威名从辽水到黑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 这下麻烦了。 和正规的赤巾军相比,室韦人就是一群战五渣。 他们自己心里对自己的实力也有逼数,所以只敢躲在靺鞨人后面,或者在边缘地带拉扯骚扰一下。 正面对战,他们就是一群送的菜,根本不是对手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