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颇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思。 因此,除了在李泰这个主动勾结蛮族的内夷手下,执失思力也无处可去。 如果他转投李治,多半会被安在哪个无关紧要的岗位发霉,而自己的部众被流放到全国各地,从此再也成不了气候吧。 “如果没有异议,那就请执失将军集合部众,做好长途跋涉的准备吧。” 看着执失思力看不惯自己、却又不得不和自己建设新大唐的纠结模样,李泰由衷地露出笑容: “去河北这几千里路,需要借道我弟弟们的领地,可不能随意劫掠。” 这露骨的嘲讽,让执失思力忍不住面颊抽搐。 ………… “哦?四哥放弃洛阳城了?” 太极宫太极殿。 大朝会之后,李治大大方方地坐在龙榻上,听取着长孙无忌的汇报。 他终究不是李明,没有忍住御座的诱惑。 在某天大朝会上,安排长孙无忌喊了一句“请摄政上座”,演了一出三辞三让的戏码以后。 他就毫无心理负担地坐上了父皇的宝座。 即使父皇李世民,以及继承顺位比他靠前的监国李明和太子李承乾,现在都还没死呢。 “是的,魏王离心离德,一场战败后,他的拥趸便作鸟兽散了。” 李治微微点头: “四哥并不擅长治理,想必在当地也不得什么人心。 “不过他也无所谓什么人心向背就是了。” 看人看得这么透彻,你居然是这样的晋王…… 长孙无忌对深藏不露的小外甥感到毛骨悚然,嘴角挣扎着往上翘,凹出了一个夸张的笑脸: “现在魏王仓皇逃窜,再也没有谁能够阻止殿下登临大宝了。” 这一场虎头蛇尾的八王之乱也终于要结束了……他在心里补充一句。 只打了两场仗,李泰就提桶跑路了,实在是太菜了。 “嗯……如果能回归太平,对天下苍生自然是好事……” 李治心不在焉地应付着,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。 冷场了。 长孙无忌等待着少主的指示,等了半天也没有结果,忍不住问: “殿下,要派兵追赶魏王吗?” 总不能放一个不稳定因素乱跑吧? “不必,追不上的。”李治轻描淡写地否决了这个想法。 果然,摄政殿下知道一些我所不知道的情况,但是不告诉我……长孙无忌心中不无酸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,理智地决定闭嘴。 老陛下还在的时候,君臣之间何曾有过如此的隔阂? 甚至在李明得势、房玄龄成为文官之首以后,李世民陛下也没有这么对长孙无忌藏着掖着…… 长孙无忌觉得自己当了个假首席,心中憋闷无比。 “那……臣告退。”他低落地说。 “嗯。”李治简单地点头。 长孙无忌慢慢从席位上站起身,又补充说道: “今年冬季较暖,下雪不多,明年春耕时恐怕会生虫害。” “嗯。”李治还是心不在焉地点点头,并没有从龙榻上挪开屁股的意思。 很显然,摄政殿下还要与另一位更亲密的心腹重臣,进行一场密谈。 这场密谈并不需要长孙无忌的参与。 又是瓦岗寨那伙人?雉奴怎么就那么信任那些粗鄙武夫……长孙无忌肚皮里打着官司,向上座一拱手,心中愤懑地离开了。 眼看着舅舅走远了,李治微不可查地撇了撇嘴,向身边的宦官点了点头: “叫他上殿吧。” 不多时,一位身材平平无奇、长相过目就忘的大众脸大臣,亦步亦趋地登上了太极殿。 张亮,曾是李世民手下的密探头子。 在他的继任者李君羡被李明砍了以后,张亮又被李治委以重任,重拾情报大权。 “臣亮,拜见陛……殿下。” 张亮假装说漏嘴,以觐见皇帝的礼仪,跪坐在席位上长长一拜。 太极殿的宦官们看着这堪称造反的一幕,嘴巴动了动,没有吱声。 “尚书请起。” 李治温和地说,假装没有发现对方逾越礼制的行为。 张亮这懂事的态度,让他心花暗爽。 所以他这么喜欢瓦岗寨的人,非常有眼力见。 “关于我的几位兄弟,不知张尚书查得怎么样了?” 李治直入主题。 “臣的诸多义子遍布各个王府和重要州县,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之中。” 张亮胸有成竹地对答道: “被魏王蛊惑作乱的诸位藩王,虽然同时从潼关撤军,但各自的军队并没有回到都督府,而是留在了各自的封地。” 这条关键的情报,让李治不由得眉头皱起。 藩王所遥领的都督府,和他们所居住的封地,往往不在一个地方。 比如韦贵妃的儿子、纪王李慎,他的封地在青州,而遥领着秦州都督府的都督一职。 军队不开回都督府,而是留在了封地之中…… “我的那些兄弟们究竟想干什么?拥兵自重?他们还想反抗朝廷?”李治严肃的目光扫过张亮。 张亮微微一笑: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