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你想……征难民入伍?” “难民里的适龄青壮才几个人?不是他们。”李明随手指了指墙上挂着的地图: “向北看!” 房遗则顺着李明手指的方向望去。 北边,是高句丽。 李治可以依赖朝廷,李泰可以依赖薛延陀。 而他李明,也是有备用隐藏能源的! ………… 辽东的北方,高句丽。 国内城。 “西进河北,发行国债,一百万贯…… “呵呵,殿下的办法可真是……够办法啊。” 青岩里寺,房玄龄照常坐在酷似李明的佛像之前,阅读着来自李明的亲笔信。 他以为自己跟从李明久了,对这位小主子的……呃,奇思妙想,不说了如指掌吧,但至少也是见怪不怪了。 但是他错了。 由衙门出面,向老百姓借钱,这操作仍然让他大跌眼镜。 让素来淡定的老面瘫都忍不住多喝了一壶茶。 他甚至比自己的小面瘫儿子都更难以接受这个政策。 因为华夏人骨子里是很保守的,不愿意欠债的。 身上背债,总觉得好像背了一个负担,晚上睡觉都不扎实。 但是如果摒弃这种陈旧的观念,纯粹从理性思考政治。 李明这招发债打仗,是真的妙啊。 相当于把未来几年的力量,集中在今年使用,凭空壮大了自己的短期战争能力! 只用几张纸,就让手里掌握了足以发动战争的资本! 用这笔“投资”先把正事干了,再用获得的收益,来偿还债券。 这一手时间差打得妙啊! 至于西进打河北这个大战略,更是没有任何可以指摘之处。 绝对的正确。 河北这个门户对李明来说,可太重要了。 丢了河北,就等于南下的道路被堵死,大家伙准备在冰天雪地的东北过一辈子吧。 而且这次出兵,师出可太有名了。 不论是驱逐薛延陀,还是勤王护驾,都是能一呼百应、天下皆服的口号。 可比李治和李泰为了争权夺利而打内战的丑陋吃相,要优雅多了。 要是真能借此机会,彻底吃下河北。 不但能凭借战争威望,一劳永逸地解决门阀士族这个顽疾。 还能让被拯救于水火的当地百姓对李明感恩戴德,让河北地区重新服从长安,消弭两地的地域矛盾。 替唐王朝一下子解决两个政治隐患! “想法很好,接下来就是怎么实现了。” 战场打不赢,一切等于零。 战略再正确,得到的民心再多。 仗终究还得是人打的。 “战争经费一百万贯,先拨付给高句丽八十万贯,用于征召当地士兵、打造武器装备,以及训练……” 房玄龄读着这封信的后半部分,不禁苦笑着摇头: “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乱来。 “发配到高句丽的朝臣,大多是久疏战阵的糟老头子。 “和这样的老头,怎么能搞好军队呢……” 他把信迭了起来,恰好看见,信纸背后还有一行字: 给你送去一个帮手,差不多和这封信同时到,你记得接待一下。 “帮手?殿下思虑得倒是周到。 “不过只有一个帮手吗,足够指挥整个高句丽的军队吗……” 就在他琢磨的时候,庙门开了,走进来一个人。 时值冬季午后,外面低斜的阳光很是刺眼。 房玄龄不由得眯上了眼睛,只能用余光看那不请自来的客人。 在模糊的视线中,他大约能辨认请,来者也是一个老头,身材并不高大魁伟,而是矮胖圆滚的身形。 有点眼熟…… 房玄龄皱起了眉头,仔细望去。 瞅着瞅着,他瞳孔一缩。 “房相公,没想到在这边远之地又相见了。” 那老头走到房玄龄近前,随意拱了拱手,便自说自话地坐下了。 “李靖,听候相公差遣。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