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长孙无忌的言外之意是,是否要将皇帝失踪这口锅,扣到李明身上。 李治在脑子里抿了抿,微微摇头: “先不管他。” 现在他最大的敌人不是远走高飞的李明,而是李泰。 因此,父皇这口锅有个更合适的背锅侠。 “朝中尚有魏……李泰的党羽,应该如何处置?”长孙无忌又问道。 李泰能跑路,可他的手下没法跑路。 不仅没法跑路,还有自投罗网,刚从外地回长安的。 比如魏王党的领头、中书侍郎岑文本。 他刚出使大鲜卑山回来,还没有来得及得到魏晋两王决裂的消息,便一头闯进了长安的贼窝。 “随他们去。”李治还是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。 可是……长孙无忌心里直打鼓。 这也不管那也不管,他怀疑小外甥殿下疑似有点太暗弱怀柔了。 然而,他在昨晚是见识过李治的狠劲儿的,知道对方绝不是简单的角色。 他咽下心中的怀疑,问到了关键问题: “关于李泰如何处置……” “我自有办法,舅舅无需操心。”李治礼貌而冷淡地回答道。 长孙无忌听出了弦外之音——他只配干些传话之类的杂活,军事方面心的事,少管。 “遵……遵旨。”意识到自己又双叒叕被排除出了核心决策层,老张孙失魂落魄地退下了。 李治一刻也没有闲着,立即让宦官摇来了自己真正的心腹—— 瓦岗寨杰出代表,程知节。 李治开门见山: “李泰方面的动向如何?” 程知节简明扼要地回答: “除了他本人的突厥私兵以外,魏州都督府的军队也进入了洛阳。” 李治咂了咂嘴: “他纠集的其他七位藩王呢?” 程知节:“以齐王为首,正率军向洛阳集结。” 被李明逼出长安、在并州都督府暂居的日子里,李治就一直在留心八王的军事动向,情报通路一直十分通畅。 现在,他最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之中。 “能在八王的军队集结完毕之前,打下洛阳吗?”李治试探着问道。 这问题,让程知节一阵恍惚。 他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虎牢关之战,在李世民陛下的率领下,横扫王世充、窦建德,闪电般攻破洛阳城…… “不行。” 回到现实,他坚定打消少主的大胆想法。 “洛阳城坚,且依傍大河,齐王李祐、纪王李慎等都能很方便地支援士兵和物资。 “相比二十年前只剩孤城一座的洛阳,可要难打得多。” 被专业人士一票否决,李治只得打消这个大胆的想法,退而求其次。 “我的那几位兼任都督的皇叔,有起兵响应的动向吗?” “他们还处于观望中。对军权的使用,他们比几位皇子更慎重一些。”程知节解释道。 “殿下要以摄政之名,向诸王发送正式公函,要求其站在朝廷一边吗?” 李治沉吟片刻,又是干脆利索地摇头: “先不管他们。” “……”程知节心里泛起了和长孙无忌一样的疑问。 不过作为从底层山匪爬上来的军人,他深知沉默是金的生存智慧。 不理解但尊重,领命退下。 李治看着程老将军退去的背影,轻声自言自语: “剩下的工作,就由李泰替我完成了。” 他比李泰更早意识到李明埋下的另一个巨雷—— 那就是,李明本身。 以李明的巨大民望,如何给“他跑路”这件事定性,势必非常、非常棘手。 万一一个处置不当,酿成民变都是轻的。 李治决定,相信五哥的智慧,让他先去淌这个雷。 “唉,腿好酸……” 李治疲劳地拍了拍酸胀的肌肉。 一整个上午,他都是站着的。 这龙榻是谁放在这里的,他一分钟也没敢坐。 “先回屋休息吧……” 临走前,李治忍不住回头看了又看。 空空的龙榻就在那里,不悲不喜。 他的眼睛亮晶晶的,喉咙动了动。 可最后,他终究是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闭上眼睛,艰难地抬起不情愿的双腿,一步一步地离开了太极殿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