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等等。”李治又有些迟疑。 应该以什么切入口,去和皇叔们沟通? 让他们跟着自己一道起兵? 大唐吃鸡大赛即将开启,是叔叔就来助我砍一刀? 不可能的,人家闲散王爷当得好好的,犯得着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么? 反手就是一个举报好伐。 李泰也同样如此。 那七位庶子兄弟,总体来说也就是普通王爷水平,既没能力也没野心。 李泰总不能也直接赤果果地煽动他们造反吧? “先……向皇叔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吧。” 李治最后决定,先谈感情。 感情到位了,虽然不至于能完全魅惑叔父们,让他们跟着自己主动挑事。 但,如果真的发生什么大事。 比如陛下在北伐时……对吧。 那么,如果能多争取一方的支持。 尤其是一个都督的支持。 那对自己来说,肯定是有利的。 不至于被李明和李泰两个人带着节奏走。 ………… 李治离开了程知节府,已是半夜时分。 他本来就睡眠不好,现在更是心事重重,难以入眠。 “总觉得,哪里还缺什么,而且还是很重要的环节……” 李治眼神呆滞地看着长安的街景,努力地思考着。 都督府,军队,各州藩王,外地…… 外地…… “长安!长安还是空缺!” 李治恍然大悟。 长安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不假,各股力量盘根错节也不假。 但是,长安城本身的军事安排,仍然是一片真空! 李泰在洛阳,李承乾跟着陛下在朔北漠南,他们很难直接施加多少影响力。 而李明,每天被政事纠缠得焦头烂额,精力有限。 最核心的都城,却成了各支势力的盲点! “首都防务是核心中的核心,父皇不可能将其移交到某人的手中,而是分散管理,互相制约。 “武侯卫负责首都治安,李泰遥领左武侯卫,右武侯卫则是由我负责。 “宫中的力量,禁军的主力、以及随身百骑,已随陛下亲征,剩下的只能够维持日常秩序……” 禁军都是很单纯的,就是为了皇帝的安全而生的。 皇帝出征,他们自然就跟到哪里。 至于皇宫,离了皇帝什么都不是。 “也就是说,太极宫本身的防卫,正处于非常空虚的阶段! “也就是说,李明……李明!” 李治自己都被自己的大胆想法给吓住了。 他果断命令车夫: “掉转车头,不回宫! “去往南衙,右武侯卫屯营!” ………… “要利用好彭蠡、洞庭、洪湖等原云梦泽水系的储水、放水作用。 “修筑堤坝、疏浚河道、清除湖底淤泥并举,将丰水期的大江洪水向几个大湖引导,雨季蓄水、旱季用水。 “这样,才能舒缓未来大江流域的水旱灾害,避免荆楚湖广一带再受灾。” 太极殿上,李明就南方洪水做出重要指示。 “臣遵命。”暂领工部的高季辅上前一拜。 李明看着这和自己不一条心的长孙同党,意味深长地说: “此事你与民部互相配合,由吏部评判成效,能者上不能者下。 “若有徇私舞弊、延宕渎职的行为,由门下省会同刑部、大理寺、御史台,从重处罚。” 高季辅心中一凛,唯唯诺诺地告退。 “大灾之后必有大疫,受灾当地应及时处理人畜尸体,并提前准备石灰等物资,洪水退去后组织人力进行消毒。” 李明继续道: “大司空,此事交于你主办。”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,缓缓领命: “遵命。” 把这两件吃力的救灾工作丢给长孙一党,希望这些虫豸能消停一些,而且这些工作以预防为主,就算他们拖延给我埋雷,雷也不会爆在我手里…… 李明心中暗道。 “退朝。” 又度过了愉快的一天。 他回到了两仪殿侧殿的书房,继续泡在文件海里。 他觉得自己被自己坑了。 表现得太完美了,把调起高了。 怕万一出了什么岔子,辜负了人民的期待。 说白了就是,自己身上的偶像包袱已经有点重了。 逼着他把几乎全部精力,都放在了治国上。 “哪有什么汉唐气象,都是我在负重前行……” 李明发出一声哀叹。 他最近唯一的慰藉,就是又多了一份报表需要他过目。 这份报表比较特殊。 是来自高句丽的。 高句丽从矿产、田亩、货币到社会治理,各方各面都已经被他的辽东渗透得七七八八。 那个国家主要经济数据和重大情报,都能定时送到了他的桌子上。 这些数据,不但高句丽的名义统治阶层无法掌握。 其精确程度,甚至超过了大唐(辽东除外)的经济数据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