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被大唐文中的大家闺秀按在地上暴揍,锻炼不足的李明拼命为自己挽尊: “他日若遂凌云志,敢笑黄巢不丈夫!” 李明达一怔: “这首诗……还怪好听的。黄巢是谁?小明弟弟这么崇拜他?” “哦,黄巢啊,他是……”李明卡住了。 他是将来会解锁的隐藏人物。 现阶段还是不要拿出来吓唬李唐宗室比较好。 “他俩关系真好啊。”杨氏乐呵呵地看着这对姐弟打打闹闹的,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李治。 李治脸色略有扭曲,很快恢复出一个憨厚的笑容: “是啊,让人羡慕。” ………… 晚宴结束,李治和李明达回到了立政殿。 至于李明,则严格遵守老妈的嘱咐,都在立德殿过夜。 “我出趟门。” 李治和妹妹口头报备一下,便离开了皇宫。 李明达心情复杂地看着哥哥的背影。 她和李治一起长大,哥哥习惯半夜坐车出宫巡游、利用马车的颠簸入眠的怪癖,她自然是知道得一清二楚。 只是最近,李治出门的时间越来越早了。 显然不是因为睡不着觉。 他夜出是有目的的。 而这个目的是什么,李明达不想、不愿、不敢去猜。 “别自相残杀……母后保佑,菩萨保佑,兄弟们别自相残杀……” 她在心里默默祈祷。 ………… 李治坐在车厢里,看着长安的街景。 现在还不到宵禁时间,朱雀大道上熙熙攘攘,人头攒动。 都是从东西市的卖场、食肆、酒家归家的人群。 在李明的治下,长安的愈发繁荣,到处都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。 在全城的主干道朱雀大街,李明甚至仿造宫中府中的样式,竖起了路灯杆子,点上火把。 在方便行人的同时,为繁荣的盛世图景更平添一层温暖热闹的底色。 很难想象,就在几个月以前,长安还遭遇了千年不遇的所谓“经济危机”,商贸萧索,秩序濒临崩溃。 “他……还是有两把刷子的。 “我应该多多学习。” 李治饶有兴味地观赏着街景。 马车驶入里坊,缓缓停在一栋宽敞的宅院之前。 李治走下马车,缓步走入。 “晋王殿下。”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将出门相迎。 老将的头发还是乌黑的,筋肉紧实,每说一个字,发达的咀嚼肌一鼓一鼓的。 他便是程知节,原名程咬金。 出身瓦岗寨的开国猛将。 李世绩不在,程知节便是李治与瓦岗寨旧将的沟通渠道。 “夜里叨扰,还望老师海涵。” 李治十分礼貌地问候道。 “殿下,请。” 两人简短地寒暄过后,便一同入府。 家人和侍从都很识趣地回避了,府上静悄悄的。 两人一路无言,穿过回廊,进入内室。 “人已经到了,请殿下稍后。” 程知节说道。 李治坐到主位上,轻轻点头: “有劳老师引见了。” 还是一如既往的彬彬有礼,但气质和刚才有了微妙的不同。 是智珠在握的从容感。 程知节退下,房间里只剩下李治一人。 今晚的事,只有他和程知节两人知道。 连长孙无忌也被蒙在鼓里。 虽然那位国舅兼晋王府长史,理论上应该是李治的绝对心腹。 然而,李治对这位从太子李承乾那里跳槽过来的舅舅,并不绝对信任。 而他一会儿要见的人,是需要绝对保密的。 “呼……” 李治不由得长出一口气。 即使运筹帷幄,即使早有机会。 但是当真正面对那个人时,他还是不免有些紧张。 因为那个人的身份,实在太敏感、太特殊了。 今天一见,会得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…… 不一会儿,程知节领着一个男人进来了。 来者身高一般,长相普通,让人怎么也记不住容貌特征。 属于那种扔到朱雀大道上,一眨眼就彻底融入人群、消失不见的路人脸。 那位“路人”单膝跪地,不紧不慢地说: “河北道巡察使、前工部尚书,张亮,拜见晋王殿下。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