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陛下。” 房玄龄不紧不慢地入内。 日暮时分,李世民正盘坐在夕阳下,手捧一卷王羲之的墨宝。 见心腹老伙计来了,他随手将墨宝往桌案的角落一搁,语气轻松地说: “来来,请坐,随便聊聊。” 当领导和你“随便”的时候,就意味着要有大事了。 房玄龄恭敬地低着头,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陛下的手边。 平时被李世民视若珍宝的王羲之真迹,此时就像普通文件一样,书面朝下地盖在了一边。 他即刻意识到,陛下心里藏着事儿。 “此次御驾亲征,恐怕是朕这辈子最后一次带兵了吧。” 李世民悠悠地为他和老伙计泡茶。 房玄龄立刻跪地: “江山社稷有福,陛下龙体安泰,何出此言!” “哈哈哈~怪朕没把话说清楚,惊动了玄龄公。” 李世民笑着抚摸八字胡: “朕的意思是,为君者不必事必躬亲,要把为国尽忠的机会,留给后来人。 “内政事多,朕应该把精力,放在内政上面。” 哦,原来不是时日无多么……房玄龄松了一口气,不紧不慢道: “其实陛下此次御驾亲征,朝臣之中也不是没有微词。” 只是前年远征高昌被打脸后,大臣们便轻易不对陛下的军事行动发表意见了。 倘若从暗黑的政治斗争角度考虑。 陛下出门、李明留守,十四党自然是头顶青天,而反十四党同样可以借机有仇报仇。 双方难得一次达成了共识,所以便没有发出反对的声音。 “是非曲直,难以论说。” 李世民看着沉沉下山的夕阳,惆怅地叹气道: “我们都老了啊,再也不是鲜衣怒马、冲锋陷阵的少年了。 “李孝恭,魏征,杜如晦……朕这次非要亲征,何尝不是不服老的赌气行为? “可不服不行,以凡人之躯对抗天理,可笑至极。” 房玄龄也听得一阵恍惚,沐浴着和缓而逐渐暗淡的夕阳,心里涌起强烈的悲凉。 他愣神许久,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,立答: “陛下正年富力强,何以言老?” “不必如此,老不老朕自己知道。”李世民大度地哈哈一笑: “朕都开始念旧怀老了,与村口老翁一般,还不老?” 他啜了一口茶,道: “说起老伙计,李卫公,可还好?” 房玄龄心中一凛。 他立刻明白陛下这次把他叫来是干什么的了。 “臣愚钝,不太清楚李靖的近况。”房玄龄据实以答: “平时就不太见他,自从他内人去世以后,就更见不着了。” 只客观描述自己的所见,绝不多嘴,添加什么“李靖一直闭门不出”之类的主观判断。 不然陛下心里准会想:好小子,你一直在卫国公家门外蹲点观察是吧?你是何居心? 李靖的微妙地位、与陛下之间的复杂关系,房玄龄当然心里门儿清。 那小老头,可是唯一一位让陛下真正意义上“忌惮”的人才。 加上李靖是半路出家,因为忠诚度问题,差点被太上皇砍了,而且还是两次。 一次是刚降唐之时,还有一次是讨灭南方割据政权萧铣时,拖拖拉拉磨磨蹭蹭,疑似通萧。 这种有大才而忠诚度可疑的人物,放在其他任何大一统的朝代,都活不过三集。 也许天下平定那一刻,李靖就被“讨逆”头悬于市了。 只是,李世民陛下是位惜才、重感情的陛下。 这才让李卫公在长安的重重监视之下,苟活至今。 所以,以房玄龄的为官哲学,是绝对不想和那种人物扯上关系的。 交好自然是不行的,万一李靖什么时候被砍了,血会溅自己身上。 但落井下石也不行,因为陛下对李靖也是有感情的,做小人只会被陛下穿小鞋。 把李靖当成空气,是朝中诸臣的最大公约数。 “你也太不关心老伙计了。”李世民嘴上呵责,心里对这答案是挺满意的。 “是老臣之过。”房玄龄诚恳地道歉,下次还敢。 李世民:“朕就不一样了,朕前段时间还见过他呢。” 房玄龄:“哦?卫公可还康健?” “康健得很。”李世民注视着老房的微表情: “虽然干咳连连,步伐不稳,但咳嗽无痰,每咳一次满脸红润,说明气血尚足。 “七十岁还能有此气血,必能如司马懿老病自强、立勋魏室一般,为大唐继续发光发热吧。” 房玄龄几乎控制不住嘴角抽搐。 好家伙,李靖装病被领导发现了。 还被类比作了司马懿。 把洛水信用值刷爆的司马懿,具体对主家干了啥,就不需要多科普了吧。 “当时他进宫看望朕,是为他的堂弟李乾祐求情来的。” 李世民看着瑟瑟发抖、一声不敢吭的房玄龄,自顾自地说道: “不知李卫公是真的老糊涂了还是装的,竟如此藏私,为一名贪污犯辩护。 “朕本想训斥他,但念其年事已高,为国出力颇多,方才许之。” 李世民大大方方地给自己脸上贴金。 “唉……确实,臣必与李明殿下说道说道。”房玄龄战战兢兢地回答。 他太懂李世民的用意了。 无非是希望通过他老房之口,把赦免贪污犯的锅一股脑儿全推到了李靖的头上,替自己向嫉恶如仇的李明开脱。 反正这也是陛下改善与太子……抱歉,监国皇子关系的举动,不论真假,房玄龄没有道理支持。 “玄龄公能有此心便好。” 李世民对懂事的老伙计还是很满意的,继续训示道: “对李卫公你也不可轻慢了,老年人身体脆弱,昨天还好好的,可能一下子就不行了。 “朕北伐的这段时间,你应遣人早晚问候,卫国公如有急病,即刻送医。” 加强对李靖的监视是吧……房玄龄听懂了,立即应诺。 “此外,李乾祐是李靖的堂弟,这长安令就让他继续当着,不可擅动。 “迫害功臣家眷的恶名,朕不想背,也不希望李明背上。” 李世民继续训诫道。 “谨遵谕旨。”房玄龄满口答应。 陛下的用意不难猜,就是防止李明殿下趁陛下不在时,对李乾祐来个秋后算账。 至于陛下为什么要如此力保李乾祐,老房从前面的对话中,也能看出些端倪—— 李乾祐是拿捏李靖的工具。 李靖一日不死,李乾祐就有一日的价值。 与牵制李靖这项大工程相比,长安令对民间做的那点恶,不过是毛毛雨罢了,算不得什么大事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