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李世民:“呵,你现在还想‘回’你那破辽东吗?” 李明:“两个月前要不是父皇点将,我兴许还在节度辽东。当然辽东没什么不好,但是长安对我来说可以更加海阔天空嘛。” 李世民“……有时候,你这脸皮都厚到让我怀疑你不是我亲生的。不管怎么说,肯浪子回头就好。” 李明:“可我这几个月还是得去一趟辽东。” 李世民:“为什么?” 李明:“我离开那儿半年了,现在正是吞并高句丽的关键时期。反正钱荒刚刚彻底结束,我留着也没什么事儿了。” 李世民:“你为什么时至今日才断言,钱荒彻底结束?” 李明:“因为辽东刚来信,邮路恢复通畅,和幽云的商贸也恢复了正常。” 李世民:“为何要通过外贸判断,信不过民部的统计?” 李明:“战报会骗人,战线不会。” 李世民:“……你这话一会儿别和唐俭说,他会和你拼命的。” 李明:“等我上台后,一定要从头整顿整顿官僚体系。” 李世民:“……也就是你,换别人我早把他砍了。你老子我还壮健呢!” 李明:“行吧行吧,就当我说错话了。” 李世民:“……算了。开始吗?” 李明:“开始吧。” 太极殿。 钱荒以后的第一次大朝会,正式拉开帷幕。 群臣一进太极殿,便看见端坐龙榻上的当今圣上。 以及稳坐龙榻左手边的,当今……皇十四子。 群臣对此已经习以为常,毫不意外。 处理钱荒的最开始,李明殿下就坐在那个位置了。 现如今,他又如此完美漂亮地解决了钱荒那一道难题。 那么自然,他在那个位子上更是稳坐钓鱼台。 “诸位爱卿平身。” 李明威严满满地说道。 他开始享受这种操控一切的感觉了。 争储进展到现在,如逆水行舟、不进则退。 李明如果再整个什么“我只想保命”、“父皇我能辞职吗”的幺蛾子,那就未免太矫揉造作了。 他摊牌了,他就是要当大统领。 “谢陛下。” 还真有不少大臣,就这么把头抬了起来。 然后猛然意识到什么,又赶紧把头低了下去。 “咳咳。” 李世民斜了那蹬鼻子上脸的臭小子一眼,干咳一声。 朝会开始。 由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第一位发言。 在以前,陛下座下的头把交椅,当之无愧是长孙无忌的。 但在处理钱荒的过程中,不知不觉间,发言的次序发生了调换。 群臣都注意到了这个细节,只是都假装没发现而已。 “现如今,各地州县重回安宁,国泰民安,商贸繁盛,田产富足,全天下基本摆脱了钱荒的影响……” 房玄龄铿锵有力地说: “虽然南方秋收不顺,湖广地区出现歉收…… “但朝廷事先已有所准备,在工部的主持下,漕运畅通、赈济物资往来无阻,受灾地区的基本民生得以保障……” 李世民微微闭着眼睛,听着房玄龄的国情总结汇报。 本轮通货膨胀迭加通货紧缩的经济危机,已经彻底宣告结束,经济和社会已经回到正轨。 大唐这台战争机器结束了检修,重新开始高速运转起来。 “军队和后勤准备得如何了?”李世民发问。 此次北伐的统帅、兵部尚书、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回答道: “粮饷充足,各都督府精兵八万已驻屯云州。 “只待陛下下令,即可渡过大河,翻越长城,与阿史那思摩的突厥部落会合,共同北伐薛延陀。” 多少?拔万? 李明心里有些纳闷。 高句丽打他一个小小的平州,都前后动用了差不多十五万人。 虽是倾巢出动,但也在高句丽国力可以支持的范围极限。 大唐比高句丽猛那么多,怎么打个灭国之战反而这么抠抠搜搜的,才出动八万人? 薛延陀可不是什么小把式啊。 虽然危害不急当年的突厥,但也是在京城策划或参与策划多起阴谋的大国。 不过,李明没有在朝堂上提问,而是把这个问题压在心底里。 “我国八万精兵的主要任务是歼敌,都是全甲的精兵,不是民夫,不少了。李世绩,你可要小心使用。” 李世民像是看出了李明的疑问,主动解释道。 李世绩以为这话是和他说的,立答: “是!” 八万训练有素的全甲精兵,可不是高句丽那种随便拉起来凑数的十五万填线宝宝。 那是一个农业帝国巅峰的精锐,等于八万副盔甲、上万匹战马。 以及至少八十万后勤民夫在后方的支持。 这些精兵如果运用得当,毫不夸张地说,那是能够以一当百的。 当年统一全国的战争中,薛万彻就是率领二百敢死队,从背后突袭窦建德的十五万农民军,杀得敌方四散溃逃。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农业社会,能凑出这么多脱产的精兵和民夫出国远征,已经差不多是极限了。 不能以李明主持的辽东自卫反击战为参考。 因为当时是在境内抵抗高句丽侵略,全民皆兵,动员率可以拉到很高。 如果要离开辽东主场作战,那就完全不是一码事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