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臣……咦?” 李世绩很顺口地启奏,结果话卡在了喉咙边,猛然意识到风向不对。 他想启奏的核心意思是:大人说话,小孩一边去。 而陛下的核心意思是:全听这小孩的。 不能说南辕北辙吧,也可以算背道而驰了。 因为两边意见的反差过于巨大,反而把想要劝谏的李世绩给干不会了。 “兹事体大,岂是儿戏,陛下三思啊!” 还得是岑文本,接过了李世绩的话茬。 出乎意料的是,历来挺好说话的李世民,在这话题上却突然油盐不进了,威严而决绝地说: “在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上,尔等言官却还在想着争斗? “此事由李明全权负责,尔等不必多言。” 不不不,让自己偏爱的未成年小儿子,来主持这种可能导致王朝灭亡的大事,怎么看都是陛下您更不在乎国家安危啊…… 朝臣们在心里疯狂吐槽。 这下不仅是铁杆反李明的派系。 连其他温和派和中立派都有点看不下去了。 陛下这是怎么了,怎么在今天如此反常? 变成了拒不纳谏、刚愎自用的昏君? 那李节度,到底给陛下喝了什么迷魂汤? “陛下三思啊!”李世绩现在只想给自己一个嘴巴子: “李节度可以积极建言献策,但主持工作,实在有些……草率。” 大唐人总是喜欢调和这种的,如果你让李明列席朝会,那肯定不行,这不合乎唐礼。 但你要是让李明主持朝会,大家又觉得,让节度使殿下旁听指导,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了。 然而,李世民压根儿就不鸟他们的碎碎念。 “不论怎么讲,朕意已决,李明在钱荒一事上的指示,视同朕亲口所出。” 他强硬地说道。 像极了在生涯后期晚节不保、独宠宠妃的儿子,以至于王朝政局动荡的西汉皇室诸贤们。 闹哄哄的太极殿安静了下来。 群臣沉默,神色凝重。 李世民的这句话已经很重了。 忤逆李明,就相当于忤逆皇帝本人。 即使头铁的贞观群臣,也不敢再多嘴了。 “臣,遵旨。” 一个高亢的声音打破了沉默。 众人莫不鄙夷地看向那皇权舔狗。 却见作此发言的,不是十四奸党的鹰犬打手。 恰恰相反,而是“反李明”势力的最大靠山,大司空、文官首席,长孙无忌! 李世绩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位晋王府的同僚。 他这才后知后觉地惊觉,在一片反对声中,长孙无忌公却全程保持缄默! 这是背刺吗?这是背刺吧! 除了他以外,群臣也莫不感到、莫大的惊悚。 陛下也就罢了。 这李明到底是怎么做通黑粉头子长孙无忌的工作的? 群黑正欲死战,长孙阁下为何先投了? 总不是李明在长孙家的宗祠拜了拜,就真的拿他当自己人了吧? 不过,这些话大家也只能在心里吐槽了。 满朝都是十四奸党,连陛下也是。 他们这些大唐大忠臣再怎么有意见,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。 只能姑且听着这位有恃无恐的小殿下如何祸乱朝纲。 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李明的身上。 从始至终,同平章事、参知政事李明阁下都一言不发,静静地旁观大伙儿表演,一边揣摩着群臣的性格特点。 “有一说一,李世绩还是能干尽责的,可惜立场不同。 “那个跳梁小丑,就是岑文本啊?和原主子李泰一个逼味儿,以后罚他去儋州种荔枝……” 他在心里一笔一笔地记着未来手下们的小本本。 虽然李明说自己不贪图虚名。 但在华夏做事,讲究一个“名正言顺。” 你若不头顶几个狂霸酷炫的称号,世人又怎知你乾纲独断、为主善后? 同平章事、参知政事,这两个不明觉厉、类似“某某工作领导小组组长”的文官封号,听起来像是“临时工”。 但谁也不知道,陛下的一时兴起,会不会变成一项长久的制度安排。 以皇子之躯,做到文官之首,全天下除了我也没谁了…… 李明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一句,迎着座下众人或欣喜、或狐疑、或不屑的眼神。 这便是大唐贞观的群臣,这便是大唐统治中枢的完全体,这便是华夏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猛男天团么…… 按理来说,作为穿越者,李明应该踌躇满志、感慨无限的。 但当他真的站在了那个位置,他却平静得出奇。 心情毫无波澜,完全没有一点紧张。 再紧张,紧张得过当初与燕山山贼为伍么? 紧张得过与慕容燕的还乡团擦肩而过么? 紧张得过以一己之力,抗住高句丽整个国家的猛攻么? 现如今,李明心中只有一个念头—— 把问题解决,让我试试大唐这台机体好不好用,寻找哪里有缺漏,以供将来可以补强。 他略一构思,便沉静地号令群臣: “这起钱荒确实罕见,但并非不可解决。 “听我号令,精诚协作,难题便可迎刃而解。” 声音不大,但莫名的有说服力。 座下众臣,不论立场,莫不肃然起敬。 首次登台而不怯场,此子气度非凡,确实是干大事的、 然后,心中钦佩的群臣,便听着干大事的李明,将此次所谓“经济危机”的成因、以及解题思路,简述了一遍。 群臣:“?” 怎么用几张纸,就能稀里糊涂地解决这个稀里糊涂的问题? 就像昨晚御书房的三位一样,群臣也享受着知识滑过大脑皮层、片叶不沾身的感觉。 但相比之前的瞎子摸象,这已经强多了。 只要有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,能振臂高呼,承诺带领大伙儿走出困境。 他们自然会汇聚到那个领头人周围。 “民部尚书。” 介绍完背景,李明也不多废话,立刻开始分配任务。 “你负责第一阶段的纸币发放,务必使每一个户籍,都能分到足以购买十天粮食的纸币。 “少府卿,你负责纸币的印刷,印刷的雕版上要做好防伪标记,印刷成品要盖上印章,以对待真正钱币的严肃态度对待它。 “尚书省左右仆射,你们负责各州县纸币发放与使用的统一协调工作。 “御史大夫,纸币形同钱币,在发放回收过程中,难免‘部分’官吏会出现中饱私囊的行为,你的任务就是严查之。 “刑部尚书、大理寺卿,对任何伪造纸币的行为,立斩,头悬市曹,不必等到秋后。” 各部首脑都恭敬地领旨,但唯独大理寺和刑部、这两个李明的传统势力,有了疑问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