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还有……” 李明指着架构图,巴拉巴拉地长篇大论起来。 李世民越听神色越严肃,不由自主地坐回了龙座,习惯性地靠着扶手支着脑袋,捋着两片胡须。 这是他思考时的标志性动作。 “综上所述。” 李明发扬传统艺能,图穷匕见: “赈灾兹事体大,横跨多部门,需要上一级进行多部门协同联动。 “应由中书令杨师道牵头组织、统一协调各部门,由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负责统筹执行。” 还是房玄龄提供的那条老路径: 解君忧,顺便解己难。赈灾要抓,权力也要抓,两手抓两手都要硬,这才称得上健全。 李世民听得直点头: “嗯嗯,有道理…… “等等,你小子什么意思?” 杨师道和房玄龄,一个是李明的表叔,一个是李明的老师长史,都是铁杆十四党吧! 手握漕运赈灾之权,迭加上正在让李明团伙查的皇子遇刺案和端午事故。 好家伙,你这是要大权独揽啊! “你提供的解决思路我暂且记下,但人选还要再斟酌考虑。” 李世民有点小傲娇地说。 李明却是一反常态。 既没有生气地嘟嘴表示反对,也没有嚷嚷着肚子饿了要和阿娘吃饭。 而是眼神沉静地盯着自己的父皇。 “你怎么了?”李世民有些纳闷地问。 “阿爷。”李明认真地说: “我想回辽东。” 李世民差点从龙椅上摔下来。 “咳咳!”他清清嗓子,一本正经地说: “吾只是说再议,又没有说不行,尔何必耍这逼宫的花招?” 李明缓缓摇头: “非也。 “我只是觉得,在长安也没什么可做的了,不如早点回去处理一些事务。 “查案的事,孙伏伽他们就能办好。” 他本来回京就是为了解除与父皇的误会。 如今误会得解,他没必要一直赖着。 “‘回’什么回?你生在长安,是京爷!不是辽东野人!” 李世民既不解又生气: “而且你现在离京?在这争储的关键时点? “在你的三位哥哥想方设法接近我的时候,你却要远离我?” 李明倒是很看得开: “朝廷政斗的事,房玄龄他们去办。我的事多,我要把精力放在辽东上面。” 都穿越了谁还宫斗啊,妖艳贱货们别打扰我治国。 李世民的火气蹭地就起来了,气得用力一拍扶手: “难道你觉得,在朕身边是浪费时间?” 换一般人,被皇帝这么质问早跪地谢罪了。 当然,李明殿下不是一般人,直接反唇相讥: “难道陛下希望接班人与儿臣的那俩皇兄一样? “专擅政治操弄、阴谋倾轧,却连治国最基础的救灾都能搞成一场灾难?” “……”李世民不知这话该怎么接,换了个问法: “你这么急着去辽东干什么?” 李明直白地说: “高句丽的布局已经差不多成熟了,我该坐镇辽东,将其收入囊中了。” “……那我再换个问法。” 李世民从龙榻上下来,走到李明面前,居高临下地问: “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,急着离开长安?” 李明仰视着自己的父亲,沉默了一会儿,终于开口道出了真正的理由: “我觉得太极宫不安全。” 从他出生那天起,不安全感就始终贯彻。 遇刺以后,他更是绷紧了“安全生产”这根弦。 如今宫里的氛围,无来由的让他感到一丝不安。 总觉得……有人在暗中筹备着什么攒劲的节目。 突然之间给大家一个惊喜(吓)。 李世民从鼻孔轻哼了一声: “你别太……” 话音未落,他转念一想,猛然意识到: 李明从辽东回来短短个把月,已经连续碰上两次致命的事件了。 一次自己遭遇暗杀,一次自己的两个姨娘惨死在面前,而且两起事件都没头没尾的…… 这份担忧倒也不完全是无源之水…… “你别急着离开,我会增强立政殿、皇宫和整座京城的守卫。” 李世民的语调柔和了些: “况且长安有我在,你阿娘、姨娘、兄弟姐妹们,还有你的狐朋狗友们都在。 “怎么就你最金贵,就你想要逃跑?” 李明就这么抬头看着李世民,神色疑惑: “阿爷,你难道真的没察觉…… “我的皇兄们有古怪?” 李世民一愣,又不免有些生起气来: “古怪在何处?难道在你眼里,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是古怪?” “我怀疑他们在背着你搞事,但我没有证据。”李明理直气壮地说。 李世民被气笑了,指了指身后的那副地图。 根本不用回头看,手指就精准地指向了辽东的方位: “不知是谁背着我搞事,搞得差点燕山大乱啊!” 李明与父皇对视良久,他先移开了视线,浮起一层没有笑意的微笑: “我的女……一个朋友有个女儿,小时候喜欢躲着大人,随地小便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