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便拎着龙袍的衣摆,快步离开了两仪殿。 留下一众重臣,大眼瞪小眼地呆在原地。 虽然提前下班,但他们可没有任何庆幸的感觉,个个疑惑不解。 根据陛下的反应推断,宫中显然是发生了什么大事,让他不得不“尿遁”。 是什么大事呢? 长孙无忌找到宦官打听: “这位太监,请问发生何事,惊动了陛下?” 太监在唐朝时还是内侍省的领导,相当于尊称了。 被一群大官儿们围着,宦官感受到了不符合他这个段位的压力。 而且此事也算不上机密,过半天就全城皆知了。 于是,他语焉不详地回答: “似乎是辽东节度使在宫外出了点事。幸而无恙,请诸位放心。” 辽东节度使,是李明…… 长孙无忌嘴角一抽。 其他几位重臣则几乎同时眉头一挑。 看起来,是“那位”顽劣的殿下在外头浪的时候,终于踢到硬石头了。 这不是重点。 重点是,陛下对此的反应。 明明只是虚惊一场。 李明殿下都已经安然无恙地回宫了。 陛下却竟然能焦急至此! 刚才李世民失态的反应,都一帧不落地落进了大臣们的眼里。 不但魂不守舍、如坐针毡,还史无前例地仓促结束朝会。 说是更衣,骗谁呢。 陛下显然是去探望劫后余生的节度使殿下去了。 尽管李明啥事没有。 而相较之下,晋王殿下还病得在床上直哼哼呢,也没见陛下仓皇到这种地步。 陛下对晋王的担忧,不能说不妥帖。 不会茫然失神,不会朝中唐突起立,更不会毫无征兆地中断朝会。 一举一动合乎礼法,记到史书上也挑不出一点毛病。 而陛下对节度使的担忧,确实有些失态了。 几乎肯定会被史家打上“家事高于国事”的标签。 可陛下还是这么做了。 换句话说。 对李明的感情,陛下是可以不顾礼法,不顾史书,不顾后人评价的…… 在场的大臣们一言不发,用眼神做着激烈的交流。 能参加这场小范围朝会的,都不是一般的大臣。 精明如他们,自然能领会到这其中的深意。 史书上怎么评价这起风波,那是后人的事。 他们要考虑的,是当下,是自己的政治前途。 关于皇帝对储君选择上的倾向、关于自己未来的站位,他们有了些别的想法。 “唉……又是他。” 长孙无忌疲惫地揉了揉鼻梁。 呵…… 又是李明。 怎么自己跳槽了也还是躲不开这货。 四子竞争,作为三位嫡子的亲舅舅,他的赢面本来是有四分之三的。 可千万别被这外来的“外甥”截胡啊…… 奶奶的,那家伙在宫外遇到了啥麻烦啊? 那麻烦怎么就不能大一些呢? 替他把那名为“李明”的麻烦给解决了呢! ………… “明儿!” 李世民几乎是冲进了李明在立政殿的书房。 李明、尉迟循毓和薛万彻、契苾何力,两对四个活宝,正在优哉游哉地喝茶吹逼。 看见皇帝一脸焦急地冲进来,三人几乎原地飞了起来,打躬作揖。 李世民的目光自动略过三人,落在还大摇大摆坐着的李明身上。 精力充沛,身上没伤,还是和往常一样目无君父,只是衣服沾染了些尘土,也不换身衣服,就这么大大咧咧地坐在席子上。 呼……李世民无声地松了一口大气,精神骤然放松,都有些站不稳了。 “陛下!”宦官匆忙搀扶。 李世民摆摆手,小声问: “可请尚药局看过?” “御医仔细检查,确定节度使殿下无恙。”宦官回答道。 冥土追魂梅开二度的李明,现在俨然成了尚药局的学术权威。 御医们对他的检查细致入微,在确定真的连皮都没有擦破以后,还略略有些失望。 失去了在新晋神医面前显圣的机会。 “无事便好。” 李世民轻声道。 脸色骤然一变,换上悲戚的面容,在一众目瞪口呆中,扑到李明跟前,一把就把他抱了起来。 “明儿!你可无恙!担心死阿爷了!” 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。 “咦?我……我没事啊。” 父皇突然的激动,让李明有些发愣。 “咳咳。”李世民轻轻咳嗽一声。 李明的余光瞥向书房门口。 起居郎褚遂良正睁着大眼睛,全程观摩这场父子俩的感人再会,手指紧紧握着纸笔,都有些发白了。 李明顿时捂住脸,痛哭失声: “阿爷,孩儿好怕!孩儿怕再也不能为您尽孝了!” 两位影帝哭得梨花带雨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