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到时候封太子、当皇帝,还有得演呢。 不过李明是认真的。 之前,光是太子三心二意对付了他一下,就压得他受不了。 现如今,他虽然有所成长。 但一口气对付三个嫡子,还是有亿点压力的。 况且,李明十分清楚,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谁—— 不是李承乾、李泰。 甚至不是历史上最后吃鸡成功的山鸡哥雉奴。 而是长孙皇后啊! 非长孙氏所生,是李明最大的软肋。 如果换其他的无情皇帝,还则罢了。 偏偏李世民还是个重感情的人,偏偏长孙皇后还是他的白月光。 接任大唐的,会是一个无长孙皇后血脉的庶子吗? 甚至那位庶子生母的原配,还是李世民弟弟、政敌、兼人间之屑。 这多少有点抽象了。 “父皇召集群臣商议易储了吗?下了四子夺嫡的诏令吗?”李明朗声问。 房玄龄摇头: “这倒没有,没有传出任何风声。” “只是一些初期的人事调动。”侯君集补充道。 “那不就得了,不信谣不传谣。”李明淡淡地说道。 房、侯二人互视一眼,便再也不提夺储之事。 与李明相处久了,他们也摸出了他的脾性: 脚踏实地,先干再说。 夺储不是冲锋的号角,而是胜利的凯歌。 赢了自然万事大吉。 而就算输了,李明也在辽东为诸位准备好了退路。 进退有据,就是可以这么任性。 进退有据…… “原来如此!”房玄龄这才后知后觉地领悟到李明的战略意图。 “所以殿下才会抛却内地富饶之地,而退居易守难攻的辽东……所以殿下才宁可在辽东披荆斩棘、白手起家,千方百计培养一支忠于自己的力量……” “竟是为了今日的谋划,使自己不论夺嫡成功与否,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吗?!” 这是何等老谋深算的战略布局! 房玄龄罕见地睁圆了浑黄的老眼,右手快速捋着胡须,似乎非常惊讶。 “你怎么了?”李明问。 “……无事。” 房玄龄定了定有些晕眩的意识,把话题重新拉回来: “那关于新的封号,殿下有什么想法? “若殿下请求陛下转封您为燕王、节度辽东、都护东北,陛下一定会答应的。” 李明还是摇头: “我觉得不行,不够响亮。 “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九锡冕九旒假节钺开府仪同三司,如何?” 房玄龄不想搭理他。 侯君集看了他一眼: “薛万彻就是开府仪同三司。” “哦那算了。”李明不屑于和那调戏良家妇女的糙汉子为伍。 ………… 可话又说回来,应该讨要一个什么样的封号,或者向李世民再讨要什么样的封赏呢? 不但让大臣们知道,我也是玄武门锦标赛的参赛选手之一。 而且这名号还要足够响亮,封赏要足够丰厚,让观望的大臣们也将我视为种子选手,会赢的,纷纷投奔归附。 而我最大的劣势,就是出身…… 人生最大的分水岭就是羊水。 羊水带出来的劣势,怎么可能用一个名号、一些赏赐就能盖过去啊…… 李明陷入了沉沉的思考,连嘴里的肉肉都不香了。 “明儿,你不舒服吗?” 李明恍然回过神,母亲杨氏正满脸担忧,手背放在他额头上。 今日的晚膳在立德殿,李明回了趟老家,主要是为了看望姨娘们。 杨氏一连几日在立政殿侍寝,母子早就团聚过了。 “你小子在辽东不毛之地都能活蹦乱跳的,抗造的很。”李世民半开玩笑道。 因为李明提出想回立德殿吃饭,李世民就跟来了。 嗯,让皇帝翻立德殿的牌子,就是这么朴实无华。 让一群连日宫斗而不得临幸的后妃们咬碎了后槽牙。 “说正事。”李世民正色道: “大典在即,明日,外地的皇子公主们就都要启程回京,李令和其他四位嫁到河北的公主亦然。” 杨氏有些惊讶: “妃嫔晋升,按礼制不需如此大阵仗啊……” 杨氏晋升德妃的仪式还没有正式举办,定在这个月底的黄道吉日。 后宫之女本就不能随便面见皇子,何况把他们千里迢迢地召集回京。 “不仅仅是你。” 李世民看向膝下粘着他的小肉球,道: “还有李明。” “我也要升德妃?” 李明吃了一惊,从沉思中一下子惊醒过来。 李世民没心情和他逗趣打闷,直截了当地说道: “是过继。 “皇子明的过继仪式,也一并操办了。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