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那家伙面相不大好,恐怕是会反骨的。 李明一边观察着李世绩的微表情,一边露出天真开朗的笑容: “怕什么?有营州都督府的唐军震慑,还怕他高句丽翻了天不成?” “哦?”李世绩眉毛微挑。 在李明当上辽东节度使以后,营州都督府的地位就很尴尬了。 首先,都督府兼任的地方治理权肯定没了,大政奉还。 问题是军权。 天下兵马,尽由陛下节制,这是贞观以来的公理。 只是,以李明殿下的霸道性格,会容忍在他的辽东腹地,留下都督府这么一颗钉子吗? 朝臣们普遍认为,李明殿下一定会找个理由,把都督府“请”出去。 他也是有理由的,因为营州的都督府与别处不同,不是单纯的军事机构。 而是羁縻州特有的军政一体机构。 现如今,羁縻州被全面撤销,营州也已经成为了辽东军镇下的直属州。 将都督府这个“前朝余孽”清理掉,在法理上也说得过去。 因此,营州都督府的去留,已经成为了朝廷观察李明殿下真实态度的窗口。 留,说明他还是大唐的大忠臣,愿意受中央的节制。 不留,那李明殿下的真实动机…… 就不好说了。 “殿下的意思是……营州都督府,要留下?”李世绩几乎掩盖不住自己的惊讶。 李明回以一个更惊讶的表情: “当然,为什么不留? “如将军所见,我们辽东穷得连喝西北风都要排队,而北边还有心怀不轨、如虎似狼的高句丽。 “离开了唐军的驻扎,怎么保护我辽东百姓的安全?” 把一个离不开父亲呵护的小屁孩演得活灵活现。 抛开百姓喝的是肉羹还是西北风不谈,这态度让李世绩深以为然: 李明殿下的心里,果然还是有我们大唐、有唐军的! “不仅如此。”李明的眼珠咕噜噜地转着: “我还要请求父皇,在平州也设立一个都督府。 “与营州互为犄角,巩固辽东边防。” 这句话,让李世绩几乎要为李明殿下鸣不平了。 朝廷那帮文臣们真是瞎操心,居然担心辽东节度使谋反? 哪有反贼会主动要求,在自己领土的核心布设朝廷的武装力量的?! “所以……”李明嘴角勾勒: “麻烦李将军快些回长安,将我的决策速速带回长安。” ………… 是,没错,营州都督府是李世民在我核心领土上打下的钉子。 如果我让都督府留下,那就相当于让自己暴露在朝廷的武力投射范围内。 若朝廷对我有什么不满,随时可以用武力喝止。 如果我让都督府滚蛋,那就暴露了我摆脱朝廷约束的心思。 这会引起皇帝的猜疑,随便一个动作就会被抓住把柄,打成反贼。 不论去留,朝廷都稳赢不赔,阳谋无解…… 吗? 有没有想过,如果我在朝廷的钉子里,再打进一颗钉子呢? “薛将军,回营州一路小心。” 李明站在大道上,笑着向搬师回营的薛仁贵、以及他所率领的营州军道别。 是的,平州战事结束,这些驰援平州、因后路被切断而被迫“滞留”的营州军,也到了归程的时候。 “请委员长放心!” 理论上的大唐游击将军薛仁贵,在马上郑重地向李明作揖。 他所率的将士,都是营州军的绝对主力。 至少在编制是属于营州军的。 “记得戴好头盔,别让红头巾露出来。”李明指指脑袋提醒。 “哦!差点忘了……”薛仁贵赶紧戴上头盔,藏好自己的真实身份。 理论上,他们是英勇无畏的大唐军人。 暗地里,他们都以个人身份加入了赤巾军。 以支队、小队、中队、大队、纵队五级编制,统一接受侯君集的指挥。 并且,以他们为核心,还能进一步感染……不对,感化其他营州军的基层战士。 这便是旧瓶装新酒的意义。 朝廷的营州都督府还在。 但里面的兵到底听谁,那就不好说了。 “再会!” 薛仁贵率“营州军”高唱着纪律之歌,在军乐队的伴奏下,踏着整齐的步伐,向东行军。 望着滚滚黄尘,李明忽然生出了奇妙的感悟—— 人类的本质其实都是草台班子。 所谓都督府,和山贼并没有本质区别—— 当下面的人都服你,那整个机构也就被你“夺舍”了。 山贼如此,都督府如此,平州州府也如此。 那其他、更高一级的机构呢? 比如太极宫的那个,是不是也能……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