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他们只知道,陛下把大功臣发配去了辽东,陛下不公,大唐药丸! “唉,人之常情。”李明深有感触地说: “人的眼球只会被标题几个大字吸引,而忽略藏在细节里的魔鬼。” 不愧是带节奏的专家……李世民呵呵一声: “你就谢谢孙伏伽吧,他又为你的辽东军镇争取到了利益。” 军镇又是李明新弄出来的东西,涵盖了辽东节度使李明治下的营州和平州两地。 拜李明的疯狂要价所赐,在李世民的字典里,军镇=国中之国。 “哦?孙廷尉大义啊!”李明的眼睛迸发出了光芒,市侩地搓着小手手: “说好的一百万斤铁和十万斤铜,终于要拨给我啦?”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,尽量耐心地回复: “不可能!全国一年的开采量也就一两百万斤,怎么可能全运到辽东?! “最多十万斤铁,一万斤铜,再多就没有了!” 李明的小嘴一下子就瘪了下去,泪眼婆娑: “我们东北实在太惨了,东防高句丽,西敌突厥,北边抵抗渔猎野人的骚扰。为国戍边几百年,却连铁器都用不起,只能用手刨土,百姓穷得吃草……” “行了行了!顶多再翻一倍!”李世民脑袋都快炸了,暴躁地挥挥手: “二十万斤,再多其他州县就要吃草了!” 李明立马不嚎了,歪着小脑袋算计了一会儿,立刻多云转晴: “好哒!”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,冷笑一声: “你要这么多铜铁有什么用?辽东那地方又没有几个工匠。” “对哦!”李明一拍脑袋,眼巴巴地看着李世民。 李世民只想抽自己耳光。 “阿~爷~”李明开始了吟唱。 “我知道了我知道了!再多拨给你一些工匠便是!”李世民及时打断。 经过友好协商与深入沟通,双方就辽东军镇的建设问题初步达成一致。 李世民轻吐一口浊气,道: “朕几乎是把两州之地割让给了你,这下你总该满意了吧? “可以让外头的所谓‘报纸’停一停,别再抹黑朝廷了吗?” 开放办报,是除了辽东军镇之外,李明向父皇索要的第二项价码。 印刷坊的活字印刷术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,可以勉强实用了。 这也给李明开办新闻报纸提供了物质条件。 当然,这里的“开放”是有条件限制的,不是哪个阿猫阿狗都能来蹭这碗饭的。 具体来说,这个资格只对李明一人开放—— 舆论阵地太重要了,他才不会把这个关键阵地交给市场无形的大手。 他就要搞垄断。 “报纸由记者编辑独立编写,内容我无权过问。不过据我所知,其中登载的都是老百姓日常关心的信息,可能有些夸大其词,但绝没有无端抹黑。” 李明把锅先甩出去,接着话锋一转: “比如报纸抨击朝廷吝啬。我的一个小小要求你一直不愿意满足,不就是吝啬吗?” 李世民眉毛微皱: “在能力范围内,你还有哪一个条件我没有答应你?” “平州和营州的人事任免权。” “这绝对不行。” 李世民几乎立刻否决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