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能继承朕大统的,有且只有一人。 “那就是现在的储君,李承乾!” 李世民只是微微一怔,便斩钉截铁地回答。 长孙无忌紧接着追问: “那陛下知道,最近有另一位皇子殿下隐隐有不可挡之势了吗?” 若论哪位“亲王”能与太子分庭抗礼,那自然是只比太子小一岁的嫡老二、魏王李泰。 但若要说是哪位“皇子”,这么特殊的身份在他十四个儿子中,有且仅有一个…… “你说……李明对承乾构成了威胁?” 李世民有些难以置信。 魏王李泰不服太子,这李世民是知道的。 因为这本来就是他故意安排的。 既能给李承乾一点竞争压力,让他别躺平。 又能挑动大臣们各自站队内斗,削弱相权、巩固皇权,原理与挑拨关陇集团斗河北士族类似。 他觉得李泰全程在自己的掌控之中,两人的争斗完美贯彻了“要文斗不要武斗”的宗旨。 可是,李明完全是计划外。 此子出身又差,年龄又小,性格顽劣,说话又难听,各种负面状态叠加满了。 李世民再怎么玩弄权谋,也不可能拿他去和李承乾打擂台啊。 可那小子就像石缝里的野竹子,一场春雨过后,突然就顶开了千钧巨石,猛地出现在自己的视野正中…… “陛下,这半年间,李明殿下的势头发展得太快了。”长孙无忌满面忧色: “他与勋贵子弟素来交好,又能以一纸荒唐言,在民间呼风唤雨。 “近来有传闻,他在流民、工匠之中广集义士。而且他又在撮合姐妹与河北之士联姻……” 经大舅哥的提醒,李世民才恍然意识到,李明确实悄默声地干了不少不得了的事情。 调和皇帝与太子的矛盾、发现李孝恭之死的猫腻、发动舆论凭空造势淹没朝堂、挑动两大士族集团互咬。 再加上,就在昨天,救了自己一命…… 而这一切,不过发生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! 如果假以时日…… “而且那厮……那位殿下首鼠两端。” 长孙无忌的语气有些悲愤,似乎他都被李明的无耻骚操作给震惊了: “东宫属官皆以为他支持太子,武官集团以为他是自己人。河北士族以他为友,甚至一些关陇之士也以为,可以通过韦待价拉拢他……” 李世民的眉头越皱越紧,深刻得宛如刀刻一般。 “臣不敢说李明殿下不安分,可他的动作很难不招致误解。” 长孙无忌回收最初的话题: “况且李明殿下已有房玄龄为辅佐。若再得侯君集襄助,恐怕…… “不但会令东宫不安,对他自身,也未必说得上是福啊。” 李世民有所了然,眉头倏然放松: “辅机,你有什么建议?先说说你打算怎么处置侯君集吧。” 长孙无忌直言不讳: “陛下应加强对东宫的扶持,任侯君集为东宫属官,一同辅佐太子。” 李世民斜了长孙无忌一眼: “所以你坚持关押侯君集,是为了让承乾成为那个放他出来的恩人,摘李明的桃子?” “臣不过是略微学习了房相的计谋。”长孙无忌阴阳了一把老对手。 李世民抚摸着胡子,沉入了思考之中。 若是往日,他还会觉得李承乾历练不够,还得再加点难度,不能就这么顺风顺水地接了班。 但经过昨天的事件,他猛然意识到,世事难以逆料,自己指不定哪天就突然逝世了。 储君,随时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君主。 这让李世民不得不更严肃地审视接班问题。 是否应该改换育儿策略,从磨砺承乾,改为替他铺平道路呢…… “可承乾那样子……” 一想起接班人的那幅……音容笑貌,李世民的血压又上来了。 “太子殿下的才能足以治国,只是努力得不到陛下的回应,才不免有些迷茫。”长孙无忌斟酌着用词,为李承乾辩解道。 他是真心觉得自己这位大外甥可怜,一边提防着弟弟夺嫡,一边却又行为乖张,不断惹人非议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