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一纸雄文,让李世民振奋得双拳紧握。 恨不得现在就给天下士族门阀一人一耳光。 他定了定神,慢慢卷起文章,一边卷一边笑: “此子英果类我啊!” 这句话一般是父皇对儿臣的最高褒奖。 但如果李明在现场,横竖得来一句“老登别往自己脸上贴金”。 这些花活李世民自己也整不出来。 别的不说,这种新形势下的舆论战,全大唐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打的。 “只可惜,此子是最小的第十四子,还是个庶出的,嫡、长是一个都不沾边。” 李世民不禁喃喃。 庶出的也好。 这个受迫害妄想的鬼才,如果有朝一日真能统揽大权,天知道会把国家搅合成什么样子。 让他安安分分地戍守一方、拱卫京师,足矣。 李世民一半埋怨、一半好笑地嘀咕着,又认真翻阅起其他孩子的“检讨书”。 并不因为作者都是逃课的熊孩子,而有半点懈怠。 因为他同样想看看,士族之后对同一件事的评价。 作为一国之君,偏听是大忌。 必须了解不同立场之人的意见。 “哦?哦?哦?” 李世民的表情越来越精彩了。 “这真是那些纨绔能写出来的东西?!” 孩子们也在以韦家豪宅为例,声讨门阀士族的种种特权。 而且,他们和李明出坏主意的说理套路还不一样。 大概因为各自在带节奏事件中的分工不同,孩子们以抒情为主,十分有煽动性。 让读者不禁义愤填膺,忍不住振臂高呼: 地主豪强真该死啊! 若不是亲眼见证了这些小破孩带的节奏,李世民真以为这是请幕僚文吏捉刀的。 开口就是天下苍生,闭口就是大唐药丸。 坏了,阿爷阿翁的核心科技都让下一代学去了。 “怪了,他们不是士族家的孩子吗? “怎么不站在士族那一边呢?” 李世民虽然口中称怪,但嘴角的笑意是掩饰不住的,得意洋洋地捋着八字胡。 既然士族能规训皇族子嗣。 那同样的,皇族自然也能规训士族子嗣。 寇可往,我亦可往。 好啊,李明,你教他们教得很好啊! 李世民一页一页地仔细阅读,其中有一篇文章格外合他心意。 皇帝作为天子的权力是无限的……天无二日民无二主…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…… 这些理念实在太先进了,李世民恨不得把这些条文原封不动地抄进《帝范》里,好生教导太子。 然后一看文章作者姓名,李孝逸。 这小孩儿他认识,还是位宗室,而且关系也不远。 李孝逸的父亲李神通,是李世民的堂叔,也是一员宗室猛将,可惜早逝。 嘶~孝逸。 不就是那个在传单中唯一署名、写得最肉麻最招黑的那个“孝逸”吗? 李世民的表情垮了下去,嫌弃地移开文章,总觉得是在明吹实贬。 不过抛开这个疑似阴阳怪气的宗室,其他孩子的文章都让他非常满意。 李明对下一代的教育很成功嘛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