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杨氏淡淡地微笑着: “为你在河北寻后盾。 “如果你将来在宫里待不下去了,那里也可以是你的退路。” 李明恍然大悟。 李元吉原配的子女,这重身份在太极宫里是劣势。 但在天高皇帝远的河北,这反而是优势。 有其子必有其母,杨氏的政斗水平是真的高明啊。 可为什么她突然提起了这一茬? 不是刚升为妃子吗…… “你从小就在宫里担惊受怕,虽然在家中不曾表现,但阿娘何尝不知?” 杨氏疼爱地轻抚着李明的后背: “你的五个姐姐父兄被杀,从小在掖庭长大。那提心吊胆的表情,阿娘见得太多太多……” 李明怔怔地看着杨氏,一时语塞。 当妈的哪有不为儿女操心的。 “所以,好好写吧。”杨氏鼓励地拍拍他肩膀: “陛下和崔氏两看相厌。 “你得做出点成绩,阿娘才有底气,去向陛下求这门亲事。” “我知道了。”李明懂事地点头。 杨氏不知何时离开了,李明没有注意。 因为他已经全身心投入到这封“检讨书”的构思之中。 首先,坚决不能认错。 本来就是为了刷好感的,认错就天然矮一截了。 必须把脏水泼到韦家头上。 但怎么泼是有学问的。 要写得李二开心,就要知道李二关心什么,想看什么。 而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,关心的无非两件事—— 子孙是否贤明爱民,权力是否稳如泰山。 而这又绕回到了同一个问题上—— 士族。 是士族在挤压民生。 也是士族在侵蚀皇权。 所以,文章的主旨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—— 喷士族。 李明不禁哑然失笑: “真是讽刺,我写文章抨击士族的原因,竟是为了自己能攀附上河北士族。” 存在就是一切。 活下来壮大自己,才是能突突别人、进行改革的前提条件。 自己只是熊,又不是傻。 自己又没系统,傻不愣登上来就掀桌,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。 而且我攻击的是关中韦氏,与我“未来的”河北崔氏姐夫有什么关系? 中心思想确定,李明立刻动起笔来。 写着写着,眼前的文字扭动起来,重新构成了一幅幅阴沉的画卷。 大排长龙的流民、瘦骨嶙峋的工匠、来俊臣说出“我是私奴”的那张笑脸、知识渊博却瘦成了猴子的娄师德…… 这些画面已经深深烙印在李明的灵魂深处。 又随着飞快的手,一个字一个字地烙印在白纸之上。 彻夜,灯火通明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