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活字印刷……韦待价在心里跟着念了一遍。 之前他还以为李明殿下太年轻,想到哪干到哪,做事欠考虑。 但事实证明,思考太少的恰恰是他自己。 活字之法,经人点破后确实很容易理解。 但容易理解不代表简单。 在没人点破以前,谁能另辟蹊径,把一个个活字从僵死的陶泥版上抠出来? 不仅是活字。 反话正说的传单攻势、往施舍的粥锅里掺土、突然买一家印刷坊、为几十个工匠赎身…… 李明殿下的思路总是如此的……清奇。 却又总是能奏效,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…… “你在琢磨什么?”李明轻轻踢他。 韦待价指指西山太阳,严肃地回答: “我在琢磨,快到晚饭时间了。” “吃吃吃,就知道吃。”李明满脸嫌弃。 韦待价轻叹一口气: “在下的意思是,该回宫了,再晚就得宵禁了。” “再等一会儿嘛,”李明耍起了赖皮,像极了玩疯了的熊孩子。 韦待价说得没错,没过多久太阳就完全下山了,只在天边留下一抹火烧似的彩霞。 印刷坊外的灶台咕嘟咕嘟炖着羊肉,浓郁的肉香让几个月都不开荤的工人们本能地咽口水。 但他们依然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,仿佛不知疲倦地拓印、雕刻、着墨、印刷,手脚比过去麻利了许多。 还有几个手艺精湛的年轻工人,正在和孩子们一起试做“活字”。 “把雕版的字全掰下来?”小炭头尉迟循毓想到了最直接的办法。 那位青年梓人从废料堆里取出一块雕版,用刻刀用力一凿。 啪! 版子粉碎,字体根本没法用。 出师不利。 “没事,重新刻小号的泥字就行了。” 李明觉得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。 只要方向正确,技术难关很快就能攻克的嘛! 有一个工匠提出疑问: “活字活字,灵活是蛮灵活的,但太灵活了。 “印刷的时候该怎么固定住?掉了怎么办?印串行了怎么办?” 那位青年一拍脑袋: “那还不简单?用铁条或者竹条横竖编制固定框,把一个个方正的字模嵌在里面就行了。” 一番讨论,大家都觉得这办法不错。 李明注意到了从一开始就非常活跃的青年,问他: 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 “我叫张衡。”青年现在完全没有了生疏感,自如地回答。 他是历史上改良造纸术的张衡,和汉代的天文学家只是同名同姓。 第(1/3)页